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财经新闻 > 国家发改委回应大宗尚品涨价 全球粮价上涨对中国有何影响?

国家发改委回应大宗尚品涨价 全球粮价上涨对中国有何影响?

时间:2021-03-26 15:43:30

  多国食品价格也猛涨。

  韩国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据媒体报道,韩国大葱价格同比猛增3倍多,平均零售价每公斤高达7400韩元,约合人民币43元,让一些离不开大葱的韩国民众直呼“吃不起”,纷纷选择在家种植大葱。

  阿根廷的食品价格近期涨幅惊人。与去年下半年相比,阿根廷水果的均价增长高达228%,土豆价格上涨了114%,而肉类的平均价格涨了103%,蔬菜类的价格也增长了88%。

  因货源不足,日本东京市场上鸡蛋平均批发价已经比今年年初涨了五成左右。美国2月几乎所有肉类零售价较去年同期都出现上涨,其中火腿肉和新鲜鸡肉涨幅最大超过了16%。

  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中国民众担心,这是否会影响国内的物价呢?中国人的“饭碗”是不是也会变贵?

  先来看看目前中国的物价形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3%,2月份CPI同比下降0.2%,连续两个月处于负值。

  从食品价格来看,1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4%,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6%,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0.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4%,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

  据商务部监测,3月8日至14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8%。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5.21元,比前一周下降1.3%;肉类价格不同幅度回落,其中猪肉批发价格每公斤37.67元,下降2%;粮油价格小幅波动,其中大米、面粉批发价格均下降0.2%,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批发价格分别上涨0.9%、0.6%和0.3%。

  输入型通胀是否影响国内“饭碗”?

  国际粮食价格普遍上涨,许多国家纷纷捂紧自己的“粮袋子”,这是否会传导到国内?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综合业务处处长刘刚近日对媒体表示,受生产、流通及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后期国际粮价走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效应相对有限。

  为什么?

  因为,中国的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自给率非常高,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所以,国内粮食价格受国际影响较小。

  数据显示,中国粮食进口主要以大豆、粗粮等饲料粮为主,进口的大米、小麦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1%和2%,主要起到品种串换和调剂作用。全国稻谷、小麦库存水平大体相当于城乡居民一年消费量。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3月15日表示,未来一段时期,从食品价格来看,目前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价格有望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物价预期目标是3%左右,较2020年预期目标下调了0.5个百分点。“比去年预期目标有所下调,说明政府有信心把CPI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日前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说。

  以上是爱股网小编整理的“国家发改委回应大宗尚品涨价 全球粮价上涨对中国有何影响?”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标签阅读:

共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FILA中国宣布退出BCI组织 BCI是什么组织?    下一篇:瑞典服装公司H&M股价下跌 中国是H&M的第四大市场

财经新闻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