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确定性,实现发展目标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在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目前第三产业面临较多问题,中小微企业面临困难,各方正合力解决难题。实现今年目标任务“有信心、有决心、有实力、有底气”。
走向二: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
“青山常在、生机盎然”,报告里比喻保市场主体的这8个字,引发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共鸣。
“从去年的‘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到今年报告中‘青山’再现,凸显国家对1亿多市场主体的期待与呵护。”金发科技董事长袁志敏代表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道道“加减法”释放暖意:
减——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
加——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
加减之间,彰显决心。
“去年面对疫情冲击,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帮企业节省资金超过1亿元。”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杰代表说,报告强调要“再帮一把”给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
巩固经济向好势头,就必须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各级财政部门将克服眼前收支压力,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
走向三: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回应民生新关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确定为1100万人以上,比去年多200万。
中小企业尚未完全恢复;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委员分析,要通过保市场主体来稳住就业基本盘,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疫情期间,扬州大学以一系列“云就业”举措,赢得毕业生点赞。校长焦新安代表说,报告明确一系列稳岗助企政策,提出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等,生动诠释“就业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