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资本化
2020年年末,丽珠集团账面开发支出2.51亿元,较期初增加68.46%。开发支出来自研发投入资本化,2018-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6.87亿元、8.28亿元、9.9亿元,资本化金额分别为7104万元、6736万元、1.05亿元,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分别为10.34%、8.14%、10.66%。
不难发现,公司2020年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和金额均高于往年。A股医药行业龙头恒瑞医药(90.900,-1.78, -1.92%)(600276.SH)2019年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32.89亿元、53.28亿元,当年研发投入38.96亿元,全部计入了研发费用,其账面上也没有任何开发支出。
相比恒瑞医药,丽珠集团研发投入会计处理政策明显激进,这样做可以增加当期净利润和净资产,2018-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6.56%、5.14%、6.12%。
丽珠集团的研发重点在单抗和微球两大领域。其中,公司的单抗研发饱受市场诟病。
丽珠集团是国内较早布局单抗类生物药的企业之一,诸多热门品种如PD-1单抗等立项时间均为国内首批,但是研发进度却远远落后于同行。方正证券分析称,过去公司的研发优势主要在临床前端,但临床试验阶段执行力和经验不足,销售团队和研发团队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临床项目进度整体低于预期。
丽珠集团2020年年报称,公司生物药在研项目共9项,其中已申报生产1项,III期临床1项,Ib/II期临床1项,I期临床2项,IND申报阶段2项,临床前研发阶段2项。
公司已申报生产的生物药是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用于治疗不孕症和黄体功能不足等。这是一款生物类似药,除原研默克雪兰诺外,仅有丽珠集团的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处于申报生产阶段。虽然竞争格局不错,但是根据方正证券测算,这款药的国内市场规模只有1亿-3亿元。
公司处于III期临床的生物药是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用于治疗中度到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这同样是一款生物类似药,并非真正的创新生物药。全球目前已上市的IL-6/IL-6R原研抑制剂主要有4个,包括罗氏的托珠单抗以及Satralizumab、赛诺菲/再生元的Sarilumab、强生的Siltuximab。目前,国内有6家公司的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开展临床试验,其中百奥泰(23.040, 0.07,0.30%)、金宇生物、丽珠集团、浙江海正临床进展已处于临床III期阶段,丽珠集团研发进度稍微慢于前两者。方正证券预计,国内中度到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市场规模不足亿元。
丽珠集团PD-1单抗正在进行Ib/II期胸腺癌适应症临床试验。近年来,PD-1/L1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最热点领域之一,全球已上市PD-1/L1中最为亮眼的莫属Keytruda和Opdivo,2019年全球销售额分别达到了为110.84亿美元、72.04亿美元。虽然PD-1市场空间广阔,但是国内布局企业众多,竞争极其激烈。国内的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君实生物(85.990, -0.17, -0.20%)均已有PD-1产品进入市场销售。除此之外,还有2款PD-1已经获批上市,进入临床二期、三期的PD-1/L1更是不在少数。
除了以上项目外,丽珠集团其余的6个生物药项目均处于临床二期之前阶段,距离获批上市时间尚远,短期之内难以贡献业绩。
丽珠集团生物药研发项目中不少是生物类似药。2020年10月,国家医保局在答复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加快银屑病等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建议”时明确,正在研究生物制品集中采购相关政策,生物类似药并非集中带量采购的禁区,将适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
除了研发问题以外,丽珠集团资产科目也值得关注,2020年年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99.54亿元,资金极度充裕。但奇怪的是,公司却仍然有大量银行借款,其中短期借款15.51亿元、长期借款3.6亿元,有息负债大约合计有19.11亿元,大存大贷背后的原因值得关注。
以上是爱股网小编整理的“丽珠集团(000513)股票行情 贡献收入增量业务持续性存疑? ”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