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
体外诊断,即 IVD(In Vitro Diagnostic),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 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 品和服务,包括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分析诊断、POCT、血液诊断等。2018 年,我国 体外诊断的市场规模为 604 亿元,同比增长 18.4%。其中,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分子诊断、POCT 的市场规模较大,分别占比 38%、19%、15%、11%。
免疫诊断高端化不足,分子诊断与 POCT 与国外同时起步。从主要的四个细分领域来 看,我国生化诊断的发展较早,基本实现国产化。免疫诊断则呈现中低端国产化较好, 但是高端不足,如化学发光诊断等领域。分子诊断与 POCT 方面,国内与国外同时起 步,技术差距较小。此外,在血液诊断的流式细胞仪以及基因芯片等领域,国内市场基 本被跨国巨头占据,目前国产替代存在困难,是未来重点发力方向。
4、科技内循环
(1)核心电子元件自主可控:芯片&高端电容电阻&手机射频器件
芯片
我国芯片消费量大,严重依赖进口。芯片制作生产线非常复杂,涉及五十个行业、2000- 5000 个工序。首先提纯硅、切成晶元、加工晶元,之后还需要晶元加工的前后两道工 艺,前道工艺分为光刻、薄膜、刻蚀、清洗、注入;后道工艺则主要是封装,光刻是制 造和设计的纽带。从进口量来看,2019 年我国进口集成电路 2.67 亿块,产量 1.19 亿 块,出口 1.34 亿块,因此计算得到表观消费量 2.52 亿块,对外依赖度非常高。
目前我国核心集成电路的国产芯片占有率整体较低,除了移动通信终端和核心网络设备 有部分集成电路产品占有率超过 10%外,包括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显示及视频 系统中的核心集成电路国产芯片占有率都是 0。芯片产业链包括装备、材料、设计、制 造、封装测试五个环节。在装备与材料方面,中国与国际顶尖水平差距较大。而封测领 域,中国芯片封装企业长电科技已经跻身世界第三。因此,加大力度投入在芯片设计与 制造两大环节可以带动产业链的前后两端。设计与制造环节目前也是中国芯片产业投资 和政府扶持的重点。
高端电容电阻
中国有庞大的基础电子元件市场,每年可消耗数万亿的电阻和电容。目前中国大部分市 场份额被日本占据,其次为台湾,中国大陆只能占据中低端市场。电容和电阻等被动电 子元件是电子工业的黄金配角,电容市场容量每年有 200 多亿美元,电阻也有百亿美元 的市场。日本公司占据被动电子元件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以村田、TDK 等企业为代 表,其次是华新科、齐力新等台湾厂商,而中国大陆目前只能占据中低端的市场。2019 年,MLCC 市场前五大厂商分别是村田、三星电机、国巨、太阳诱电和 TDK,合计占据超过 80%的市场份额。在被动元件领域日本公司是绝对的霸主,日本公司的产业动向可 以左右和决定行业的走向,其他公司包括台湾华新科、齐力新、立隆电子、禾伸堂,中 国大陆江海股份、顺络电子、法拉电子、宇阳科技艾华集团等。
贴片式电阻电容大多需要进口,消费被动电子元件与日本差距尚大。我国的生产线主要 制作老式大块头的电阻电容,小型化的电路板是完全不能用的,所需要的贴片式电阻电 容大多需要进口。国内军用级别的电容电阻是可以实现国产化的,即便是一些特殊定制 的电容电阻,也可以满足技术要求。而在消费级别的被动电子元件方面,国内相比日本 的产品有不小的差距。手机、电脑、汽车等消费类电子行业对电容电阻有很大的需求, 日本在大批量生产的同时还可以保持产品的一致性。相对而言,国内企业生产的电子元 件稳定性不足,每次生产的产品做不到一致。高端电容电阻的一致性对质量控制非常重 要,一个电容不达标就会影响手机的充电速度。由于国内在工艺、材料、质量管控方面 相对薄弱,所以各大手机品牌只会选择进口大厂商的电容电阻。例如 MLCC 作为消费 电子行业用量最大的基础元件,目前日本的 MLCC 产品可以做到 1000 层,而中国产品 只能做到 300 层左右,一批产品一百万个 MLCC 只能允许一个不合格。同一种规格的 产品大品牌在细节方面更优秀,机械不容易损坏。
上一篇:刚刚发布2021年工资调整 2021年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