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今年未设经济增长速度具体目标,但有一个“硬任务”却是必须要完成的——打赢脱贫攻坚战。
过去几年,我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挑战,返贫致贫风险加大。
两会期间,“如何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成为热议话题。代表委员、专家学者从自身专业领域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兼具针对性、有效性、可行性的意见建议。相信在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之下,脱贫攻坚战必将取得全面胜利。
以新经济催生新岗位,就业扶贫稳收入来源
全国有近3000万的贫困劳动力在外打工,打工收入是很多农村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脱贫的重要途径。疫情期间,劳动力的复工受到了影响,一些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微企业选择裁员或降薪,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务工收入,这为脱贫工作和防止因疫返贫增添了挑战。
虽然疫情期间一些传统服务业受到了较大影响,但以互联网、数字经济为主要依托的新业态却逆势焕发新生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预见未来互联网、数字经济等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表示,“新基建”有望挖掘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包括灵活就业、非正规就业等新的就业形式。通过改革创新,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领域多管齐下,就业问题会得到很好地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丁元竹在小组讨论时建议,把零工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开辟稳定一些新领域,促进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其中就提到了家政行业。
随着我国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家政服务需求逐年递增。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妇联主席叶顺兴在小组讨论时表示,扶持好家政服务行业,可以释放妇女劳动力,助力就业脱贫,建议从管理、培训、服务三个方面加强配合,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
“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概有1亿人就业,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5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采取措施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