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概念股的“冰与火”
随着北斗三号系统组网在即,北斗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于今年正式收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到北斗一号正式启动建设,再到如今全球组网完成。我国北斗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上游突破封锁、中下游应用拓展市场有待释放的格局。这同时也意味着,持续十年之久的“北斗概念股”投资方向也将迎来新的转变。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北斗系统实现全球组网后,这条产值千亿的产业链正在进入“军转民”的爆发期,而此时产业链的增长重心将向中下游领域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潜力广阔,但全球组网的北斗系统目前仍然在产业链成熟度、市场认可度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这对产业链上各家公司业绩的可持续性形成考验。
事实上,这也符合过往资本市场对概念股的炒作路径——从早期关注题材到中后期回归基本面。而一众“北斗概念股”们在产业链日趋完善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时间的筛选:有的业绩稳步增长,有的持续亏损,有的则改头换面······
“北斗热”下的尴尬
自2009年国务院确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军民共用”、“协调发展”等统筹军用与民用的总体要求后,我国北斗产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2013年,《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发布,更是在国内掀起了一波北斗产业园的建设热潮。但根据业内一家第三方智库机构的调研,截至目前我国40余座北斗产业园中,建成并投入运行的不足一半。早期的野蛮生长之后,部分北斗产业园“露出了马脚”。
2020年6月9日至10日,阿里拍卖平台上原计划上架重庆两江新区水土启动区组团二处在建工程房地产的司法拍卖。记者查询发现,这两处起拍价累计为1.54亿元的房产,正是位于重庆北斗产业园一期项目处。这座曾将2020年目标产值设为500亿元的产业园,已经烂尾数年。
记者注意到,面对北斗产业过热的现象,北斗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杨元喜数年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看不懂、不理解”。他表示,很多省市利用北斗产业园区的招牌到处圈地,并不是真正为北斗导航产业服务,真正的北斗导航是不需要太多厂房。
这只是近些年来市场对于“北斗热”过激反应的一次缩影。2018年,一场乌龙炒作甚至在A股上演。
2018年被视作北斗产业爆发的高价值元年。这一年,我国北斗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一方面,北斗卫星进入了密集发射期,另一方面北斗三号系统按计划需在2018年底实现对“一带一路”地区全覆盖。
然而,大热之下必有反常。同年,一款名叫“北斗地图APP”的产品却引发了一场争议。
当年4月9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北斗地图APP”将于5月1日上线,该产品导航功能可精确到1米以内,能够清晰定位到具体车道。后来的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经业内人士辟谣,“北斗地图APP”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并没有直接关系,这只是借助“北斗”之名而兴起的一场营销。
更令人咋舌的是,产品发布的消息很快发酵到A股市场,并被市场所认可。记者翻阅当日研报发现,多家券商机构曾针对“‘北斗地图APP’上线”的消息进行了点评。有机构将该产品称为“北斗高精度定位正式应用,民用2C端市场有望打开”;有机构则称“北斗地图APP的落地运行,有望进一步推动北斗系统从军用市场延伸到空间更大的大众消费市场,产业前景广阔值得期待”。受此影响,万得卫星导航指数(884087.WI)4月9日当天暴涨超过7%。
“北斗概念股”热炒十多年,曾涌现出一家又一家“蹭热点”的公司,美年健康的前身江苏三友便是其中一家。
2007年,江苏三友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等合作方签订了北斗卫星系统应用设备产业化项目合作协议。同年,其出资375万元,与上海江楚星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立江苏北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北斗),用于北斗卫星系统应用设备研发、制造和销售。
成立7年以来,江苏北斗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截至2013年底,该公司资不抵债。2014年9月,江苏三友宣布对该子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并表示重新聚焦服装主业。至此,该公司多元化战略宣告失败,并不久之后走上了“卖壳之路”。
而最新出来“打擦边球”的是股价持续低迷的博通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