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力医疗(603716)_公司公告_塞力医疗: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塞力斯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及暂缓的核查意见

时间:

塞力医疗: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塞力斯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及暂缓的核查意见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4-12-31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塞力斯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及暂缓的核查意见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证券”、“保荐机构”)作为塞力斯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塞力医疗”、“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保荐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1号——持续督导》等相关规定,就塞力医疗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及暂缓的事项进行了核查,并出具核查意见如下:

一、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一)2018年非公开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发的《关于核准武汉塞力斯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17]2322号)核准,公司于2018年6月5日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26,853,709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为每股人民币23.31元,募集资金总额为625,959,956.79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人民币607,608,016.80元。

上述资金已于2018年6月5日全部到位,并经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于2018年6月5日出具的众环验字(2018)010040号验资报告审验。

(二)2020年可转债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塞力斯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批复》(证监许可[2020]1033号)核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为543,310,000.00元,扣除承销保荐费用及与

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直接相关的其他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后的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533,298,679.25元。上述资金已于2020年8月27日全部到位,并经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于2020年8月27日出具的众环验字(2020)010054号验资报告审验,扣除承销保荐费用及与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直接相关的其他发行费用(含增值税)后的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532,698,000.00元。公司已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制度,并与开户行、保荐机构签订了募集资金监管协议。

二、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一)2018年非公开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2018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具体使用进展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拟投入募集资金已投入募集资金投资进度
扩大医疗检验集约化营销及服务业务规模项目38,808.8321,053.8154.25%
SPD项目10,856.9710,567.5497.33%
补充流动资金11,095.0011,095.00100.00%
合计60,760.8042,716.3470.30%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使用2018年非公开募集资金合计42,716.34万元,总体投资进度为70.30%。

(二)2020年可转债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拟投入募集资金已投入募集资金投资进度
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项目15,951.231,404.748.81%
研发办公大楼及仓储建设项目21,337.922,008.889.41%
补充流动资金15,980.6515,980.65100.00%
项目名称拟投入募集资金已投入募集资金投资进度
合计53,269.8019,394.2636.41%

截至2024年

日,公司已使用2020年可转债募集资金合计19,394.26万元,总体投资进度为

36.41%。

三、扩大医疗检验集约化营销及服务业务规模项目重新论证并延期的情况

基于审慎性原则,结合当前募投项目实际建设情况和投资进度,对“扩大医疗检验集约化营销及服务业务规模项目”延期实施,延期至2025年

日。具体情况如下: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具体情况

项目名称原定预计完成时间延期后预计完成时间
扩大医疗检验集约化营销及服务业务规模项目2021年6月2025年12月31日

(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原因为确保投入有效性、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公司实行审慎投资策略,谨慎使用募集资金,稳步推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公司对2018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投项目“扩大医疗检验集约化营销及服务业务规模项目(IVD项目)”进行延期。原因如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集中采购政策的全面推行显著压缩了药品及耗材等产品的利润空间,而DRG/DIP支付方式的改革则进一步收紧了医疗费用的支出。这些综合因素共同作用,致使募投项目在设立初期所规划的盈利模式发生了重大变更。与此同时,近年来,行业市场动态与医疗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医疗机构检验科室及区域检测中心新项目拓展面临诸多挑战,IVD设备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加之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项目进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公司主动调整业务模式,积极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针对IVD业务,公司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评估与判断,计划不再大规模投入和盲目参与投标活动,而是采取更加稳健的市场策略。出于审慎考虑,并结合当前市场形势及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公司决定对募投项目的投资节奏进行合理调整,对部分项目实施延期处理。此举旨在确保项目能够在更为有利的市场条件下顺利推进,从而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的情况

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公司IVD业务的服务能力,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IVD 业务作为公司业务架构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其服务能力的增强对于提升公司整体市场竞争力具有直接影响。通过扩大投入、加强IVD 业务的服务能力,公司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综上所述,本次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公司 IVD 业务的服务能力,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有利于满足IVD 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方针体外诊断(IVD)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指导的全链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现代疾病管理与健康维护不可或缺的关键工具。据统计,全球约三分之二的医疗决策均基于诊断结果而制定,其中超过80%的诊断活动归属于体外诊断范畴。鉴于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检测需求的不断攀升,IVD 市场将迎来持续增长的需求动力。本次项目的实施,旨在积极应对并满足当前IVD 市场日益扩大的需求。

公司秉承围绕智慧医疗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的战略发展蓝图,精心构建了以武汉总部为核心,深耕医疗供应链业务;上海总部为创新引擎,专注于创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成都分部为市场桥头堡,积极拓展西南区域市场的三大中心稳固布局。在此基础上,公司有序推进以“SPD 精益化管理+IVD 集约化运营+区域医学检验共建”为主导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至 IVD 产品研发与智能制造、精准医学检验、无废低碳环保、肠道微生态研究、分子诊断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条覆盖医疗器械及耗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综合性生态系统。本次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显著增强了公司在 IVD 业务领域的服务能力,更与公司的整体战略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综上所述,本次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公司 IVD 业务的服务能力,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IVD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受检测需求激增的影响全球IVD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较快,根据艾瑞网预测2025年全球IVD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细分市场来看,免疫诊断可应用于传染病、内分泌、肿瘤、药物检测等领域,是目前IVD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高达45.5%;另外分子诊断在PCR技术的加持之下,也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受益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卫生支出费用上升、创新标志物发现、诊断技术更迭、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拉动检测需求等因素驱动,中国体外诊断行业亦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统计,2016-2022年,中国IVD市场规模从430亿元增至1,197亿元,期间复合增速高达18.61%,千亿市场高速增长。2023年受医疗行业整顿等因素影响,市场规模下滑至1,185亿元,同比下滑1.00%。未来随着行业整顿进入常态化,以及医疗设备更新逐步落地,国内IVD行业有望恢复高增长态势。

综上所述,IVD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公司多年的市场布局和积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经过多年在市场中的深耕细作,公司在IVD业务领域已构建起坚实的运营基础。目前,公司的体外诊断产品供应体系已广泛覆盖体外诊断领域的各项检验项目,实现了全面的业务布局。同时,公司通过战略合作及代理等多种方式,与国内外1,800余家IVD生产厂商,如西门子、罗氏、雅培、贝克曼、德国BE、奥地利TC等,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

此外,在与现有合作医疗机构的长期合作中,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形成了深厚的合作基础。前期成功实施的相关项目,已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这些成功的合作案例,不仅为公司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与执行经验,更为本次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综上所述,公司多年的市场布局和积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SPD)业务重新论证并延期的情况

基于审慎性原则,结合当前募投项目实际建设情况和投资进度,对2020年度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业务(SPD)项目”延期实施,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具体情况如下: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具体情况

项目名称原定预计完成时间延期后预计完成时间
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业务(SPD)项目2024年12月31日2026年12月31日

(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原因

为确保投入有效性、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公司实行审慎投资策略,谨慎使用募集资金,稳步推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公司对2020年度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业务(SPD)项目”进行延期。原因如下:

、公司从资金合理利用的角度考虑决定优先使用前期非公开变更的募集资金

公司从资金合理利用的角度考虑决定优先使用之前“扩大医疗检验集约化营销及服务业务规模项目”变更的募集资金,资金总额为10,856.97万元,截至2024年

日,累计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10,569,79万元,累计投入进度

97.3%。

、行业市场因素导致,SPD项目落地进度缓慢

近年来,SPD业务模式的运行在行业市场上日趋成熟,同时,医改政策层面也在持续发力。多部委联合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医疗领域腐败问题的专项整治通知和工作方案。反腐核查的严格进行,使得医院在项目对接过程中更加注重合规性和透明度,医院方面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确保项目的合法合规。这无疑增加了项目审批和推进的效率难度,医院对于SPD项目的时间精力投入和关注度也受到了影响。一些原本计划快速推进的项目,现在不得不面临延期或调整的风险。虽然公司SPD精益管理以医用耗材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医用耗材使用安全,维护供应链透明具有重要意义,但上述因素直接影响了公司SPD项目的落地进度。

此外,随着我国医疗器械SPD行业的迅猛发展,中标项目数量持续攀升,

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在此背景下,众多新参与者竞相涌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为应对这一态势,公司不得不加大业务拓展力度,投入更多精力与时间深耕市场,这一现实情况也直接影响了公司SPD项目的落地进程。

(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的情况

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SPD业务适应医疗机构管理需求,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类医用物资层出不穷,医疗器械和药品的新产品和技术迭代加快,品种繁多,品规繁杂,在惠及广大患者的同时,也为医院的高效管理带来了挑战。特别是,许多医用耗材的型号和规格需根据患者术中的实际需求来确定,这种反向物流的特性无疑加大了医院的管理难度。而SPD作为一种可视化、集约化的医疗运营服务平台,能够确保医院内部所需物资在质量安全与临床需求方面,通过信息系统化和智能硬件化的支撑以第三方优质运营团队管理为手段,实现在医用物资管理部门的全程监管,同时协调内外部需求,实现医院物资供应、配送、加工等一体化管理运营,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满足医疗机构对于耗材等物资的管理需求。

此外,我国对于医疗反腐也越来越重视。2023年8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医疗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斩断统方数据利益链》,指出严肃查处商业统方行为,加强对信息、药剂等关键岗位人员的日常监督。SPD通过提升透明度、规范流程和加强质量监控,增强了医疗机构的合规性。

综上所述,SPD业务适应医疗机构管理需求,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2)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公司SPD业务能力,把握SPD行业发展机遇

自2009年SPD概念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发展在政策、市场需求以及技术进步因素共同推动下,SPD行业经历了从萌芽期到如今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公司形成了以武汉总部主营医疗供应链业务的深耕、上海总部着力创新技术的转化、成都拓展西南广阔市场的三大中心稳定布局,有序实现以“SPD精益化+IVD集约化+区域医学检验共建”为主的,延伸布局IVD产研智造、精准检验、无废双碳、肠道微生态、分子诊断多赛道协同发展的格局,形成服务链条上医疗器械及耗材

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生态系统。本次“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业务(SPD)项目”的实施一方面符合公司未来整体战略发展方向,有利于扩大公司SPD业务规模;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公司SPD业务的能力,把握SPD行业发展机遇,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进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SPD行业广阔发展的前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近年来,我国开展SPD项目的公立医院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数据,2021-2023年,医疗器械SPD中标数量持续上升。按中标时间维度统计,2021年中标项目数量占比为16.53%,2022年占比为21.36%,2023年占比为32.75%。2024年前三季度,中标项目数量占比接近30%,预计截至年底,2024年整体中标项目数量占比将超越2023年。此外,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统计,2023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医疗器械注册申请12,213项,其中首次注册批准2,728项,同比增长9.1%。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迅猛,2018年~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0%,显著高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长。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也将进一步推动SPD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SPD行业广阔发展的前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2)公司未来充足的项目储备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业务区域、战略合作、渠道并购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业务区域基本覆盖了全国各地区。目前公司储备了充足的SPD项目,未来两年预计可将募集资金使用完毕。

综上所述,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展开,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和公司未来整体战略发展方向,有利于实现公司SPD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巩固和发展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五、研发办公大楼及仓储建设项目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的情况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暂缓实施的原因公司基于审慎性原则,结合当前募投项目实际建设情况和投资进度,在募投项目投资总额、实施主体及投资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对“研发办公大楼及仓储建设项目”募投项目暂缓实施。具体原因如下:

1、研发办公大楼方面

(1)研发方面公司原规划于武汉地区兴建一座专门致力于生化试剂及凝血类试剂研发工作的办公大楼。然而,近年来,随着公司所处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司在经过一系列详尽的实地调研与全面评估后,敏锐地洞察到湖南地区在医疗器械注册证审批方面所享有的政策优势。鉴于这一发现,并为了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积极响应中国制造战略部署以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紧密配合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规划,公司审慎决定调整原有策略,决定暂缓在武汉地区建设研发办公大楼,转而于湖南地区通过租赁场地和购买设备的方式建立了一个8,000平方米的IVD(体外诊断)智能制造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成功部署了涵盖凝血、化学发光、POCT(即时检测)、细胞因子等在内的六大核心产品线。同时,公司利用上海宝山区人民政府和上海临港集团对上市公司总部招商的政策优势,将全资子公司塞力斯(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集团第二总部。依托上海的政策环境和科技人才资源,公司孵化了包括上海塞力斯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和塞力医疗创新加速中心在内的多个项目。其中,塞力医疗创新加速中心专注于创新分子诊断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而上海塞力斯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依托多项先进技术平台旨在打造“LDT(实验室研发诊断)+ICL(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IVD”的塞力模式,为医疗机构等各类客户提供精准医学检测及高端特色检验解决方案。

公司根据研发项目的迫切程度和市场需求,已在上海、湖南等地开展了相关的项目的研发,但鉴于公司长远战略规划,待市场环境和时机成熟后,公司将考虑在武汉地区继续开展相关的研发项目。

(2)外部环境方面

近年来,在经济大环境下行以及公司成本结构的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的需求的背景下,武汉总部地区的人员规模已有所调整。此外,公司原计划在武汉地区开展的研发项目目前尚未启动,公司对办公空间的实际需求已相应减少,现有办公空间基本满足当前业务运营及人员配置的需要。

因此,公司在深入分析当前人力资源状况后,审慎决定暂缓研发办公大楼的建设。这一决策是基于对市场环境变化、员工数量减少及成本控制策略等多重因素的全面考量,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并确保公司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鉴于当前公司现有办公场所所占用地块未来或将面临政府征收的潜在情形,并结合公司对武汉总部战略的长远布局,公司将在未来环境条件成熟之时,继续推进办公研发大楼的建设项目。

2、仓储建设方面

在当前公司的业务布局框架下,武汉区域的仓储能力已阶段性满足既有业务规模的需求。公司针对SPD业务所需的仓储设施布局严格遵循项目实施地的实际需求进行规划。基于这一战略导向,公司决定暂缓武汉地区的仓储建设计划,转而将资源集中投入到全国业务的拓展中,以期实现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与此同时,公司始终保持对武汉地区市场动态的高度关注,并准备在条件成熟时重启武汉地区的仓储建设项目,以进一步增强在湖北及武汉地区的市场竞争力和战略地位。

展望未来,随着公司业务的全面发展,公司拟将武汉地区的仓储建设项目打造成全国项目的标杆,致力于优化全国仓储物流体系,通过数智化系统的赋能,提高医疗供应链的效率和服务体量,为全国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供应链服务。

综上所述,仓储建设项目的暂缓,是基于对公司业务开拓以及未来发展的深思熟虑。

(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情况

公司对“研发办公大楼及仓储建设项目”重新进行了研究和评估,认为根据当前的市场变化、公司发展战略以及公司现有业务布局的变化,公司认为目前尚

不是募投项目投入的最佳时机。为更好地保护公司及投资者的利益,公司审慎研究决定暂缓实施该募投项目。后续公司会充分考虑市场趋势、行业发展以及公司战略等因素,审慎评估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项目前景,同时公司也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对该募集资金投资进行适时安排,确保募集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六、本次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及暂缓实施对公司的影响

(一)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对公司的影响本次部分募投项目延期是公司根据项目实际实施情况、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作出的审慎决定,仅涉及募投项目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的变化,不涉及项目的内容、投资总额、实施主体的变更,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和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情形,不会对募投项目的实施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本次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延期调整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在保持财务状况良好的前提下,公司将加强对项目推进进度的监督,使项目按新的计划进行推进,以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暂缓实施对公司的影响本次暂缓实施募投项目是公司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审慎决策,有利于确保公司募集资金的有效利用,符合公司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形。符合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公司将持续加强对募投项目建设进度的监督,确保募投项目按照计划顺利实施。

七、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及暂缓事项履行的审议程序

(一)董事会审议2024年12月30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重新论证的议案》,同意公司将2018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扩大医疗检验集约化营销及服务业务规模项目”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同意公司将2020年度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业务(SPD)项目”的建设期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同意公

司对“研发办公大楼及仓储建设项目”募投项目暂缓实施。

(二)监事会审议2024年12月30日,公司召开第五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重新论证的议案》,同意公司将2018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扩大医疗检验集约化营销及服务业务规模项目”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同意公司将2020年度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业务(SPD)项目”的建设期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同意公司对“研发办公大楼及仓储建设项目”募投项目暂缓实施。

公司监事会认为:公司本次重新论证部分募投项目,该决定符合公司业务发展实际情况,有利于公司更好地合理使用募集资金,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意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的延期及暂缓实施事项。

八、保荐机构核查意见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

1、公司本次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已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该事项履行了相应的法定程序,符合《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有关规定。

2、公司本次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及暂缓是公司基于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安排,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情形,不存在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况。

综上所述,保荐机构对公司本次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及暂缓事项无异议。


  附件: ↘公告原文阅读
返回页顶

【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