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的估值,因为要预测很远期的现金流,难度很大;而在盈利为负数的情况下,确实又难以用市盈率之类的相对估值法,用市销率估值到底给多少倍不同人存在较大分歧,所以还是仍然要回到DCF的模型上。无非是,对具体参数的估计要更加精准。
目前国内券商研报中,针对荣昌生物的最高估值是25年10月19日,华泰研究给出的139.96港币。在今天收听第三季度会后,即使以小学生的水平,也可以看出这份报告对荣昌生物仍是低估的。
例如,研报中的25年收入用的是28.7亿。荣昌生物前三季度营收17.2亿,第四季度保守估计6.2*1.08=6.7亿,全年预估则是 17.2+6.7=24亿,两笔BD收入=2.5+0.45*7.1=5.6亿会在今年底计入的话,这样25年总收入24+5.6=29.6亿,高于28.7亿。
25年的净利润,研报中25年用的是-3.5亿。前三季度实际净利润为-5.5亿,第四季度按照第三季度环比减亏50%,即为1.01*0.5=0.5亿,这样今年国内经营的净利润是 - 5.5-0.5=-6亿,加上5.6亿BD收入,今年全年是 -0.5亿,远高于-3.5亿。
26年收入,研报用的的28.7亿,这个就是今年可以做到的啊[哈哈],明年的收入肉眼可见的高于这个。
26年利润,研报用的的是3百万,就是基本盈亏平衡。而根据目前的情况,明年第一季度在不考虑海外BD收入的情况下,都可以基本盈亏平衡了。再考虑海外BD收入后,后面每个季度,盈利会环比大幅增加,到年底就是几个亿的量级了。
至于27年和之后的,因为25年和26年的基数就明显上调了,再加上增收和减支的逻辑的上调,每年的现金流上调也是水到渠成的了。
所以,如果要给荣昌生物进行估值的话,我们就可以采取抄作业的方法,参考华泰证券的研报,再进行调整,毛估估下次研报上调到150-160港币是非常合理的。
当然,本文的观点绝不是说华泰的研报是错误的。恰恰相反,我们参考华泰,是因为他是最了解荣昌,是市场上给出的荣昌估值的公开作业中最好的一份。至于为什么他也低估了荣昌,一是因为本来券商研报就是本着谨慎原则做出的,无可厚非,比如今年收入是按照30%的同比收益增长率这个年初预算做的。二 恰恰是因为,荣昌用实际的业绩,交出的成绩单,无论在收益提升,还是成本控制上,都明显超越了年初的预算,并且今后将延续这个逻辑,提交更好的成绩单。
声明: 本文是作者个人的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投资,并自行承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