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吧 > 三生国健(SH688336) 200

三生国健(SH688336) 200

用户:美股柚 时间:10月31日 18:37
[点击关闭本页]
三生国健(SH688336) 2006.17=1234亿,高吗?科创板的价值重估与三生国健的千亿征途*
一个简单的算式:200亿股本乘以6.17的股价,市值约1234亿人民币。这个数字放在A股市场,立刻会引来一番评头论足:“200块的股价才1200多亿市值,跟寒武纪、工业富联这些动辄数千亿的巨头比起来,算个球啊?”
这种比较,看似有理,实则陷入了传统估值思维的陷阱。它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核心变量:舞台的不同,决定了估值逻辑的天差地别。
一、舞台决定身价:科创板,不仅仅是另一个“板”
让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寒武纪和工业富联,如果选择在港股上市,它们还能成为今天这样万众瞩目、享受超高流动性和估值的明星股吗?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港股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青睐盈利稳定、现金流充沛的成熟企业。对于寒武纪这类尚处巨额研发投入期的AI芯片公司,或是工业富联这类毛利率偏低的制造巨头,港股投资者往往会给予更保守的估值。它们之所以能在A股,尤其是在科创板绽放异彩,正是因为科创板独有的土壤:
包容性门槛: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看重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未来成长性,而非当下的利润。这对生物医药、芯片等长周期赛道是决定性利好。
投资者结构:聚集了国内最富冒险精神、最看重成长潜力的资金,他们对“故事”的定价能力和容忍度远超其他市场。
国家战略光环:作为“硬科技”的主阵地,科创板企业天然享受着政策预期和国产替代叙事的双重溢价。
因此,在三生国健的母公司三生制药(港股上市)身上看到的估值体系,绝不能简单地套用在其科创板子公司三生国健身上。同一个“三生”,在不同的资本市场,注定会有不同的命运。
二、夏梦与现实:三生国健的千亿市值并非痴人说梦
基于上述逻辑,我们大胆“夏梦”一下:接下来,三生国健的市值完全有可能超越其母公司三生制药,率先触及千亿大关。 这并非痴人说梦,而是科创板价值重估力量的必然体现。
母公司的“港股之困”:三生制药作为一家成熟的生物制药公司,在港股面临的是典型的“价值股”待遇。投资者关注其现有产品的营收、利润增速和分红,对于管线中需要长期投入的创新药,给予的估值溢价有限。
子公司的“科创之翼”:三生国健则不同。它登陆科创板,本身就是将自身最核心、最富想象力的资产——创新型抗体药物平台和管线——进行了一次剥离和重塑。在这里,市场审视它的不是当前一两款产品的利润,而是其核心产品(如益赛普的新适应症)的潜力、在研管线的厚度(如302H、601A等)、以及其作为国内抗体药领军企业的平台价值。
“不然来科创板有何意义?” 这句话问到了根本上。三生国健分拆上市,其战略意图不言而喻:就是要借助科创板这把“火”,点燃自身价值的“干柴”,获得远高于港股平台的估值和融资能力,从而为未来的研发和并购注入强劲动力。
三、结论:不要用旧地图寻找新大陆
1234亿的市值,对于一家在港股可能被视为“中等体量”的公司而言,或许显得很高。但对于一家坐拥重磅自研产品线、身处黄金赛道、并站在科创板这个“硬科技”价值发现最高舞台上的企业来说,这或许仅仅是一个起点。
寒武纪和工业富联的奇迹,已经证明了科创板拥有颠覆传统估值范式的强大力量。现在,这股力量正在流向生物医药领域。三生国健与三生制药之间即将发生的市值“子超母”现象,将是检验科创板改革成效的又一个生动案例。
当舞台的聚光灯已经打亮,我们不应再质疑演员的身高,而应关注其表演的张力。三生国健的千亿市值征途,剧本才刚刚翻开第一章。
注: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DDX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