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在2020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
根据路线图计划,到2035年,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改造,燃料电池拥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传统的能源动力乘用车都是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主流,销量占50%以上,到2035年燃油车全部为混动。
节能汽车方面:
到2035年,新车平均油耗将达到乘用车2L/100公里(含新能源,传统能源车4L/100公里(不含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乘用车4L/100公里。
充电基础设施方面:
构建全覆盖慢充、联网部署快充和换电的立体充电系统,满足不同的充电需求。到2035年,将建成1.5亿多个慢灌注桩(包括自由桩和公共桩)港口和146万个公共快灌注桩(包括专用车辆)港口。
新能源汽车的外国规划
美国加州将在2035年全面禁止新燃料汽车进入市场,成为美国首个规定传统燃料汽车退出时间的州。
欧盟9月份还宣布,未来十年汽车二氧化碳排放的减排目标将进一步提高。欧盟乘用车平均碳排放上限也将从2021年的每公里95克降至2030年的每公里47.5克。这意味着电动汽车在欧洲新车销售中的比例将从4%增加到60%以上。
各大合资汽车公司前景如何?
日系:毫无疑问,丰田将成为这一技术路线图下的最大受益者:此前,丰田已经开放了多项混合专利的使用权,不久前还是与广汽牵手的例子;与此同时,除了出售技术使用权,丰田自己的各种派系新能源车型(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在国内市场陆续得到补充,两头都可以赚到钱。本田的情况稍微简单一点,因为他们目前没有分享i-MMD等技术的计划,只能从现有车型中增加收入。然而,像日产,这样偏爱纯电动技术的品牌应该影响不大。
美系:福特电气化刚刚起步,后续发展还不清楚。FCA也没有走上正轨,销量没有达到预期。通用似乎是仅存的传统汽车公司。就目前的趋势来看,以乘用车为主的 上汽通用,似乎对混合动力技术不感兴趣,应该还是基于三缸发动机系统在这方面的发展。换句话说,也许上汽通用在Ultium技术系统投入实际使用后会有很大收获,但这与混合动力汽车的前景关系不大。
德系:在中国最知名的德国品牌中,大众是最致力于纯电气化的一个。相反,奥迪和保时捷更愿意开发混合技术;如果算上轻混技术,BBA至少是在努力普及所谓“节能车”的开发,引进一些纯电动车型其中宝马起步稍慢)作为补充。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这些德国品牌像他们的美国,竞争对手一样,将为“到2035年,新乘用车(包括新能源的平均油耗将降至2L/100公里”做出更大贡献。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各大汽车集团都在从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发,大部分以混合动力电动客车为主。这个研发方向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一汽研发的红旗HQ3于2006年投产。东风集团混合动力客车完成最终产品样机试验,并于2005年7月通过验收;长安集团旗下拥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的羚羊混合动力汽车已经生产出样机,其搭载混合动力技术的长安CV9已经下线;奇瑞集团成立了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于2006年下半年重点推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混合动力汽车,代号为“BSG”的混合动力汽车;吉利集团子公司上海华普汽车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签署合作协议,预计三年内完成混合动力汽车的商业化生产;深圳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还表示,中国规模最大、车辆数量最多的混合动力示范运营线将很快在深圳龙岗区深圳开通。
关于到2035年燃油车全部为混动就介绍到这里,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