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移动支付越来越火了,基本上出门都不用现金消费了,支付宝、微信就可以完全解决问题,基本上不需要携带现金人民币了!这对年轻人还好,但对于老年人是不友好的,毕竟他们年纪大了手机玩不转绝大多数都不会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此前,就有规定不得拒收人民币,而这一问题在昨日再一次被强调!昨日最新规定表示“任何单位日常消费不得拒收现金”,具体是怎么回事?下面爱股网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
为什么说任何单位日常消费不得拒收现金?具体咋回事?
在购物等场景中,年轻人所熟悉的扫码支付,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却是个难题。在数字化和老龄化过程中,我国社会存在的“数据鸿沟”问题亟待解决。
11月24日,一则《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被下发,其中明确规定在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费方面,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而在便利老年人日常就医方面,通知要求医疗机构提供多渠道挂号等就诊服务,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
通知明确指出,传统的金融服务应予以保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通知等方式拒绝现金。”根据通知,为改善服务人员的面对面服务,零售,餐馆、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水电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和行政费用的支付应以现金和银行卡支持。
通知还指出,应加强对支付市场的监管,并努力纠正拒绝现金和银行卡支付等歧视性行为。无人售票经营的场所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现金支付需求,并提供现金支付渠道或者转换手段。
为了方便老年人网上消费,通知要求提高网上消费便利化水平,完善金融技术标准规则体系,推广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购平台等。优化用户注册、银行卡绑定和支付流程。打造适合老年人的银行应用,如大字符版、语音版、国语版、简洁版等,提升手机银行产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方便老年人网购、订餐、家政、生活费等日常消费。
通知指出,医疗机构和相关企业要完善电话、互联网、上门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为家庭成员、亲友、家庭医生等为老年人预约挂号开辟渠道。医疗机构应当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码来源,保持挂号、缴费、打印检查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指导服务。
同时,通知要求简化网上医疗服务流程,为老年人提供语音指导、人工咨询等服务,逐步实现网上医疗服务与医疗机构自助挂号、呼叫号码、支付、打印检验报告、取药等智能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线上和线下服务一体化,通过身份证、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等媒体推广医疗服务,鼓励人脸识别等技术在医疗场景中的应用。
通知还要求改善老年人的日常健康管理服务。搭建社区和家庭健康服务平台,帮助老年人获得健康监测、咨询指导、药品配送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居家健康需求。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为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提供随访、随访管理等服务。
使用人民币被拒收怎么办?如何举报?
事实上,居民如遇到商户拒收人民币现金的情况,可以投诉维权。哪些行为可以投诉呢?
任何单位和个人非因法定理由不接受现金的,可以认定为拒收现金行为。
例如,机构或商家如果以告示牌、通知或者其他明确的方式表明,本单位只接受银行卡付款,或者本单位只接受某电子支付平台付款,即属于“拒收现金”,人民银行将予以调查处理。
但因收付款双方因支付现金的券别、材质协商不一致而不接受消费者现金支付的行为不可举报。因临时性、偶发性的备用金不足、现金真伪鉴别异议等原因,导致偶发场景下未收取现金的情况,人民银行在定性时将予以充分考虑。
某些停车场,车辆驶出时被出入口值守人员告知仅接受电子支付,不接受现金。
对此,将区分以下情况综合判定:
如果停车场的经营场所或出入口有专职人员为客户办理消费支付,就必须接受现金支付、不得拒收;如果该停车场经营场所或出入口无专职人员为客户办理支付事宜,则属于“无人销售方式”的一种,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
最后提醒大家,对于拒收人民币的可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城市政务热线、金融消费权益等各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
以后任何日常消费不得拒收现金,大家要互相监督如有发现可以举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