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8岁及以上男女平均体重今日已经公布了,那么这个平均体重是如何统计的呢?我国肥胖人口的现状如何?
我国18岁及以上男女平均体重:
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
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
平均体重是怎么统计的: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每五年统计一次,统计数据来源于组织的各项体检报告,上一次统计是2015年,以下是当时数据:
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18岁以上成年男女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2002年相比,体重增加高于身高增加。
在其中,6-17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显著增加。城市男生女生平均增加2.3cm和1.8cm,体重平均增加3.6kg和2.1kg。农村男女生分别增加了4.1厘米和3.5厘米,体重平均增加了4.7公斤和3.4公斤。
以12岁年龄组身高增长为例,城市男生女生平均身高增长3.8cm和2.3cm,农村男生女生平均身高增长5.1cm和4.4cm。
自1980年以来,中国在一些地区建立了疾病监测系统,开展慢性病监测,自2004年以来,每三年进行一次现场调查。
2002年,中国居民应用与健康状况调查是我国第一个营养与健康调查项目,调查结果于2004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布。本报告是整理分析近年来最新监测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历时一年半。
我国肥胖人口的现状:
报告显示,中国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慢性病发病率仍在上升。
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居民食用更多的畜肉,膳食脂肪供能比例持续上升,城乡达到34.6%,首次超过农村30%的推荐上限。水果、豆类、豆制品和牛奶的消费量仍然很低,饮食中维生素A和钙的摄入缺乏仍然存在。
每户每日烹饪用盐量与每日5克的推荐量还有很大差距。每户每天食用油消耗量为43.2克,超过半数居民高于推荐上限30克/天。居民外出就餐的比例越来越大,食堂、饭店、加工食品中的油和盐应该引起重视。
儿童青少年经常喝含糖饮料,18.9%的中小学生经常喝含糖饮料,要注意他们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副所长赵文华表示,静态生活时间普遍增加,能量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居民超重和肥胖。
为什么我国胖人这么多:
第一,体力活动量大大降低。
四十年前交通基本靠走路,工作家务基本靠手。体育运动极大地消耗了人们的食物能量,保持了肌肉力量。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提供的能量是由于体力活动消耗的,不会引起血糖过度升高。现在的人出门开车或者坐车,吃完饭坐在电脑前或者玩手机,看电视,看DVD。这种生活状态大大降低了能量消耗,很难维持强健的肌肉。如果不刻意运动,一方面会有多余的能量,另一方面胰岛素敏感性会降低,让人容易发胖。
其次,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0年前居民饮食中超过20%的碳水化合物是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如杂粮、豆类和豆类。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食物的平均摄入量日益减少,只剩下精白米和精白面,以及精白米和精白面制成的各种主食和小吃。此外,今天精白米和精白面已经不是30年前的状态了,而是比以前更加精白。
30多年前,标准米的出米率是92%,标准粉的出粉率是81%,现在出米率下降到80%甚至更低,出粉率下降到70%甚至更低。“雪花粉”、麦心粉、特种精粉等占领市场的主流。其中的维生素含量越来越低,矿物质越来越少,膳食纤维越来越少,生产出来的食品血糖指数越来越高,这对预防肥胖非常不利。
第三,居民的烹饪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居民食用油的摄入量大幅增加。人们在吃主食的时候,不满足于米饭和馒头,还会吃酥饼、千层面、烧饼、油条、炒饭、炸糕、红油面等。并且消耗大量的额外能量。多加点油确实能改善口感,但只是增加了食物的脂肪含量和能量,并没有增加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实际上降低了食物的营养密度。
最后两个原因合在一起,导致饮食中的营养密度显著下降。也就是说,当你消耗同样多的能量时,你得到的微量营养素和保健成分越来越少。缺乏各种微量营养素和保健成分也会增加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
我国18岁及以上男女平均体重的相关内容就是以上了,感谢大家关注。
推荐阅读:中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接近1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