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期间冷空气活动依然频繁,具体影响的范围有哪些?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测,“三九”期间,中国冷空气仍将活跃,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将低于正常水平。1月13日至14日,华北和东北气温将依次下降4 ~ 6,局部气温将达到8以上,部分地区将伴有4 ~ 6级北风。
三九天气温度如何,比二九冷吗?
今年的“二九”可以说是很多人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极寒期”。持续不断的寒流袭击也导致中国很多地方出现了入冬以来的新低温,所以真的很冷,甚至打破了21世纪气象台建立以来的最低气温。可以说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今年会这么冷。
“二九”异常寒冷,导致中国60个气象站历史极值。“三九”会不会更冷?这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定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不过现在“三九”似乎冷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中国已经在大范围升温了。虽然升温强度不大,但比“二九”期间要暖和得多。冷不冷?中国气候中心表示,“三九”期间冷空气活动依然频繁,但与“二九”相比,可能不会更冷,因为两波明显的冷空气不会太强,但1月11日,气候中心意外升级冷空气。这种情况会改变吗?已经从冷空气升级为强冷空气。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虽然1月11日和12日冷空气仍在发展,但由于主要区域在西南地区,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正在升温,但体感温度并不太高,所以很多人感觉不到。“三九”期间的主要冷空气是11月11-13日和14-17日。所以第一波冷空气已经开始了,但是主要影响区域主要在东北地区,所以不会导致大范围的降温,而中央气象台升级的冷空气也是第二波,会导致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温,会有雨雪,所以比较冷。
从超级计算机的情况来看,1月14日,北极的冷空气比较散,但明显进入了内蒙古,东北等全国各地,所以气温逐渐下降。到1月15日,冷空气迅速向南发展。华北大部分地区也经历了明显的降温,冷空气的趋势是“直接驱动”,所以气温下降很快,属于“速冻”冷空气的发展。到1月16日,长江下游已经进入冷却区,所以速度非常快。
1月17日,尽管冷空气进入华南,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但仍有一个冷却模式。但是这个时候后面的冷空气跟不上,不会持续降温。1月17日以后,冷空气会慢慢减弱。从这种状态来看,不太可能出现寒潮,持续时间也短。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降温还会继续发展。同时,由于水汽略低,可能不会有太多的雪域。气候中心说在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江汉、江淮及江南西部和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雪)。
所以根据降雪强度的描述,不会太大。我们也可以从超级计算机的模拟中看到,1月17日左右,中国的陕西、安徽等少数地区可能会降雪。比如合肥, 安徽预计1月17日会有降雪,所以不会太多,后期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变化。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
1月17日以后冷空气减弱,所以从这种情况来看,这波冷空气持续时间不长,可能达不到寒潮的程度。经过这两波冷空气,按照趋势来看,确实有可能不会出现“二九”的冷。
那么今年的“三月九”会不会更冷?按照趋势来看,确实不太可能。但是我们看到北方还是有一个冷涡在发展,很难说是否会再次进入中国。至于1月下旬气温是否如预期偏暖,我们会继续跟进。但综合来说,这个冬天是寒冬还是暖冬,还得继续跟进。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专家已经明确表示,冬天结束后,我们可以知道寒冷和温暖的问题。从冬天开始,中国的冷空气一直很活跃,但是很大概率在冬天的后半段,中国的气温会常年偏暖或者持平,导致冷暖不定的局面。冬天结束后才能确定,这是大势所趋。
三九天
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季最冷的日子
三天或九天是指从冬至算起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19-27天。中国农历用“九九'”来计算季节。冬至是‘一九天’的第一天,每九天就是一个‘九天’。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过完"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将结束,春天将到来,而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
三九期间冷空气活动依然频繁,大家不要忽视冷空气,要做好保暖工作。冰雪产业概念,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