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的学生都去哪儿了,这个话题直接冲上热搜,看来大家还是非常关心的,那么究竟去哪了?清北毕业的学生就业有什么烦恼?
清北毕业生的就业烦恼: 学术内卷路、选调生热潮、出国深造比例下降。
择业前的心理挣扎,即使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依然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作为中国最具知名度的两所高等学府,两校学子一直备受外界瞩目。在教育机构,清北名校生的光环可以用做招牌打在Logo上。在一些民营企业中,清北生的数量可以代表着一家企业科技的科研含量。即使在选调生的选拔中,清北生也往往是各地政府青睐的重点人群。
但在过去10年时间,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上涨。以本科段为例,据教育部数据统计,中国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从2011年的610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874万,而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口径,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扩招也加剧了就业市场竞争的程度。
时代面前,清北人难以独善其身。
近几年明显的趋势是应届毕业生确定工作的时间在延长,从之前临毕业半年就找好工作到现在还差三个月毕业,仍有小部分人没确定工作,且手中握有offer的数量也从之前的四五个,变成了现在平均一两个,这与整体就业市场的结构发生变化有关系。
上述高校老师认为,清北两校在强势学科、就业方向上有所区别,但共性是,作为研究型高校,两校学生都更倾向于继续深造。近几年趋势中,通过“定向选调”的渠道到基层公共部门人数日渐增高,外企就业人数在缩减。在整体就业市场中,名校光环让他们更具优势。
在社交媒体中,清北人去到基层工作或至小学任教,被视作是目前竞争内卷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清北名校生会面临内卷吗?
有同学表示毫无疑问,至少在学术领域是这样的,以他想进入的高校工作为例,博士数量的增多,已让高校教职人员招聘的标准从过去仅要求博士学位,过渡到需要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或博士后,具体至一线城市重点高校,还需在顶级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
即使幸运地获得高校教职人员的“入场劵“,也不意味着能通过部分高校“非升即走”的聘期考核。在学术这条路,清北两校与其他学校没有差别,同样要进行激烈的角逐。
为应对这样的竞争趋势,学生或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或去海外深造以增加自身的优势。这种择业竞争,也让学生内部有了“土博”、“洋博”的分别。“土博”即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在就业中一般被归于洋博的序列后。
这种学术研究准入门槛的提高的同时,两校“学术后备军”硕博阶段的在读人数又在持续增长,在一些领域人才供求的关系进一步紧张。
以北大的宿舍为例,这几年供给的数量,已经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住宿需求。在杨靖宇看来,清北在本科段招生的数量相比于其他学校,并没有明显的扩招的趋势。但为什么宿舍不够用?除了有博士生延迟毕业的因素外,另一方面在于研究生阶段的扩招。
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名,多所学校在硕士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不再全部安排住宿问题。北京大学2020年硕士招生简章明确提出,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同学申请不住宿。除全日制学硕、专项计划全日制学硕安排校本部住宿外,其他类型的研究生,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等,由院系安排或协助安排住宿的研究生等,学校不安排住宿。
每年培养那么多博士生,在文科领域还好,目前还没有达到完全饱和状态,但理工科领域,肯定是远远供大于求。
随着学术市场过度饱和,更多的博士生将进入企业的科研部门作为第二选项。
杨靖宇发现很多理工科的博士生已经慢慢偏向于去工业界发展,不再抱有就职高校的预期,而是期望把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商用。
上述北大高校老师认为,这与是否为清北学生无关,更多是学术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的现实原因所致。近10年是这一趋势,10年后也不会改变。对清北也好、其他学校也好,都是这样。岗位数量有限,生源数量不断增多,确实会带动这一市场水涨船高。
各大名校毕业就业情况如何?
清华大学
近日,清华大学举行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会上,校长邱勇作了题为“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的主旨报告。
其中提到,清华研究生以及本科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更多同学将人生和事业寄托在祖国大地,国内研究生培养水平和吸引力显著提升,毕业生出国留学比例逐年下降。
2019年清华大学出国深造的研究生占比8.4%,本科生占比24.6%。
北京大学
在2019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全校毕业生合计9904人,校本部毕业生7808人。截至2019年10月31日,校本部总体就业率为98.66%,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继续保持高位。
此外,2019年毕业生就业,在行业和地区分布上更趋合理,重点领域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继续增加,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雇主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其中两个数据可以让我们有一些参考。
一个数据是,金融已经不再是北大毕业生去向最多的行业。2019年北大毕业生有23.03%选择了教育行业,金融以19.88%排名第二。
不知是金融行业缩招,还是北大毕业生的主动选择,但在经济周期的影响下,行业的变化已经众所周知:金融不再是最吃香的行业,因为金融的影响,财会专业变得高学历人才扎堆,其他行业也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
另一个数据是,北大毕业生的升学率仍然居高不下,而灵活就业率增长迅速。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毕业生共8944人(不含港澳台及留学生),其中,博士生1352人,硕士生4035人,本科生3557人。
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19%。其中,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6.85%、99.06%和99.11%。2019年毕业生到中西部、基层和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就业的比例达66.44%,毕业生就业引导率逐年上升,实现了2019年毕业生更加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
最后,了解一下上述内卷是什么意思:
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内卷”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现在很多高校学生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这个词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屡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网络讨论。
清华北大的学生都去哪儿了,看来大家都是一样的,不过层面是不一样的,清北名校出身的,必然会有更多的选择,随着就业环境的压力增大,谁都不能独善其身。高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