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工地发现3500余座古墓,工地“秒变”考古现场。西安咸阳机场为啥能发现扎堆古墓?专家称,机场所在区域地势高,距城池较近,在古代是修建大型墓葬的“宝地”。另据陕西省文物局,2020年陕西平均每天发掘古墓葬十多座,是名副其实的考古大省。
有网友评论,这没什么新奇的,西安从来都是考古、施工同一批人,西安每个施工队都标配一个考古队。
据陕西省文物局介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陕西民航发展史上规模最大,同时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民航工程,而在建设工程范围内,850万平方米面积里勘探共发现各类古代文化遗迹4617处,其中各时期古墓葬3500余座,从战国到明清都有,大型和特大型古墓葬就有近100座,遗迹数量和规模都非常巨大,考古发掘任务非常艰巨。
2月4-17日春节假期期间,空港新城考古研究基地动员干部、技工、安全员、后勤保障等60余名员工,由7个劳务公司配合900余名工友,全力开展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南、北飞行区及航站区等重点建设区域的考古发掘,确保考古发掘取得预期的收获,同时推动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顺利进行。
事实上在此之前,西安咸阳机场区域也曾多次发现古代墓葬,20世纪50年代至今共发现数千座,包括上官婉儿墓、太平公主驸马薛绍墓等,可以说遍地都是宝。
为何如此神奇?
据专家介绍,咸阳机场所在区域地势高,距城池较近,风水比较好,在古代是修建大型墓葬的“宝地”,所以集中了各种墓葬。
西安咸阳机场为啥能发现扎堆古墓了解后,下面介绍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变迁。
西安是13朝古都。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200余年之久。
西周是第一个在西安建都的。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定都于镐京(今西安市西南部)。西周的最后一位皇上是大家熟悉的“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公元前771年,西北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历时共约275年。
历代统治者之所以看中了西安,这与西安的地理形势有关。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南阻秦岭,北滨渭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唐长安城所处关中平原中部,南阻秦岭,北滨渭河,东南有曲江池,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历来被视为风水宝地。其具有两个突出的地理特点:一是雄奇险峻,易守难攻;二是险峻中尚有开阔肥沃的平原地带。
前者以军事地理优势呈现君临天下的雄健壮美,后者以经济地理优势呈现养育苍生的舒展优美。隋唐以前,曾有十一个王朝先后在关中立都,这里是所谓“世统屡更,累起相袭,神灵所储”的“帝王之宅”。
不仅如此,关中地区还便于繁衍民生,养殖五谷,具有突出的经济地理优势,就微观地理环境而言,关中地区也非常适宜建造都城。关中平原由北而南大体分为三个地理单元:第一个从渭滨至龙首原,第二个从龙首原至少陵原,第三个从少陵原至秦岭。
第一与第三单元均不利于建造都城。第二单元东西近20公里,南北10余公里,高坡洼地交错且略有起伏,呈现出波澜壮阔又回旋变换的地理风貌,都城设计者有可能在平塬坡谷间寻求最大限度的拓展与纵深——唐长安城广大的面积已充分地诠释了这一特点。
以上是关于西安咸阳机场为啥能发现扎堆古墓的相关解答,还可以了解一下西安地铁8号线已发现古墓1356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