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多家基金公司开启自购模式的消息引起很多基金投资者的关注,那么基金公司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投资者能跟着买吗?买基金要注意哪些陷阱?下面我们来下详细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春节后,即在2月18日截至3月8日,除了永赢基金,富国、汇添富、天弘、华夏等10家基金公司开启自购模式。短短两周内,基金公司累计自购总额近2亿。
3月8日,永赢基金发布公告称,自购旗下新发基金永赢惠添益5000万元。Wind数据显示,春节后,即在2月18日截至3月8日,除了永赢基金,富国、汇添富、天弘、华夏等10家基金公司开启自购模式。短短两周内,基金公司累计自购总额近2亿。
与此同时,第一财经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后了解到,短期内确实有公募基金旗下产品赎回量远超申购量,主要集中在混合型基金,但是“赎回潮”有些言过其实。
基金自购有两大目的,但不意味着绝对赚钱。基金自购(即基金公司申购自家基金)在于向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以达到促进销售和分享投资回报的目的。这种真金白银投入的行为,可以成为基金投资的参考,但这并不意味着,自购基金就一定能赚钱。
杨德龙指出,基金公司开展基金自购,一是以自购方式将公司利益和基金持有人绑定,以此来促进基金销售提升规模;二是通过自购,基金公司也能让自有资金分享到基金的投资回报。毕竟,在各种大类资产里面,基金投资的回报还是比较明显的。
多家基金公司开启自购模式的消息了解后,基金投资者能跟着买吗?
基金自购可以实现双赢,但也可能陷入亏损的尴尬境地。
受债市持续调整影响,基金公司自购债基未能享受到稳健的收益,部分基金陷入亏损。而在股市低点买入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绩优基金,则收益喜人,实现了自购的目的。
由于今年债券市场的持续调整,年内基金公司自购债券型基金并没有享受到稳健的收益,一些债券型基金自年内成立至今,其净值涨幅仍然为负数。(国际金融报)
然而,跟着基金公司“抄作业”买基,也并非百试百灵。尽管在年初市场低点抄底的基金全赚了,但在截至目前今年所有的权益类自购基金中,仍有18只产品亏损。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自购的原因除了认可自己公司发行的产品、希望享受到更多的投资收益外,也可能存在营销目的,促进基金销量提升。因此,投资者若要选择基金公司自购产品,应当根据基金经理投资研究能力的高低进行选择,而不能只看基金公司是否有自购行为。
买基金要注意哪些陷阱?
1、常识性错误
基金既然能够取得优于储蓄存款的收益,就应当将储蓄存款及时转换成基金产品,而不必要将资金躺在银行里。这种为了资金增值的想法本身并无非议。但不同的投资者的经济基础和抗风险能力均是不同的。
2、经验性错误
对于投资者来讲,对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基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认可,是投资者看好基金的一种表现。但并非具有经验的基金管理人均会在实际的基金投资中取得良好的投资业绩。经验有时也会出现失灵的情况。因为不同的市场环境需要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
3、利润陷阱
由于2006年的证券市场的火爆行情,使投资者在基金的投资中赚得盆满钵满,从而引发了基金投资的热潮。这种基金投资的非理性冲动,直接引起了2007年基金市场品种和规模的扩大,从而进一步增进了投资者对基金投资未来收益的预期。放大基金收益的现象在投资者中成为一种流行色,把基金潜在的投资风险得到了进一步的掩盖。认为投资者只要参与基金产品的投资,就能赚得较多的投资利润。而不顾基金品种的实际表现。
4、损失陷阱
基金潜在的投资风险,将会伴随证券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释放。但把基金当作不会损失的投资产品,明显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净值越高的股票型基金,当其持仓品种较重时,一旦遇到证券市场调整,暗含的投资风险和损失是不可估计的。
以上是关于多家基金公司开启自购模式的相关消息,感兴趣也可以关注一下国家大基金持股概念的动态,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