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外厂商受益于硬件、软件方面的优势,将车辆测试过程模型化的技术积累,在部分需要高精度、高转速、高动态和模拟仿真的相关测试装备和测试验证服务中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以新能源汽车整车零扭矩试验为例,国外厂商能够实现电机进入零扭矩输出状态,而国内厂商目前满足零扭矩方面还存在微小的误差。
但随着国内厂商逐步具备高端装备的技术能力和制造能力,在技术复杂度高的产品上国产品牌开始逐渐打破国外垄断。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用于整车模拟的测试台架,主要由国外知名公司提供,公司开发的新能源汽车整车模拟台架,能够模拟车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的工况以及测试整车的能耗分布,实现四电机同时高动态模拟道路加载测试。
在燃油汽车领域,国外厂商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技术的先发优势,在软、硬件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实力,能够自主生产燃油测量控制系统和排放分析仪,在排放测试、高精度油耗测量、高精度机油消耗测量、高动态测试以及 NVH 测试等方面拥有更成熟的技术,而国内厂商由于在该领域起步较晚,尚需进口部分设备并部分依赖国外成熟的软件工具,技术成熟度不及国外厂商。
在船舶领域,目前国外动力系统测试厂商在船用发动机的低速超大扭矩、功率测试和排放测试设备方面具有硬件上的技术优势,并在发动机的稳态和瞬态试验分析软件技术方面领先于国内厂商。
随着我国船舶工业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国内动力系统测试厂商在舰船高速高功率密度动力测试、电推低速大扭矩动力测试领域的相关技术有所突破,并已在低功率船舶动力的批量快装测试设备方面具有性价比优势。
在航空领域,由于航空发动机具有高转速、大功率的特点,其动力输出测试技术进入门槛高、测试设备开发难度大,原先航空发动机相关测试技术主要由少数国外厂商掌握。
由于国内动力系统测试厂商已逐步具备高端装备的技术能力和制造能力,加之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及单边主义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尤其是航发发动机关键技术的封锁及相关设备的禁售,促使国内下游客户尤其是在航空领域增加所用测试设备的国产化率,因此国产品牌正在逐渐打破国外垄断。
公司已拥有测试航空发动机的高速水力测功器制造技术,并在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航发南方工业和国营川西机器厂实现航空发动机试验台首次应用国产高速水力测功器。
随着我国自主可控、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未来我国航空领域动力系统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国内厂商作为该领域的新进入者,在软件及硬件的技术成熟度、项目积累、品牌美誉度等方面较国外厂商存在一定的不足。
其中,硬件方面的主要差距在于高速轴承寿命、高速定转子抗气蚀能力等,软件方面的主要差距包括高等转子动力学分析、高速数据采集测试控制系统等。
财务状况
2018-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23亿元、3.16亿元、3.5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6.70%;净利润分别为3648.43万元、6159.94万元、7256.91万元,复合增长率为41.03%。主营业务中,智能测试装备占比最高,为81.08%。2018-2020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8.66%、39.71%、39.74%。
结论
不建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