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瑞德西韦一直被寄予厚望,也被视为“人民的希望”。
4月1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了瑞德西韦(Remdesivir)首份临床结果。这项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试验结果显示,53名重症和危重症COVID-19患者中,68%症状得到缓解,死亡率为13%。
对此,负责中国瑞德西韦药物临床试验的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在4月12日晚间的学术分享中强调:“这项研究只能认定为一项病例报告,因为没有对照组试验,没有安慰剂研究的控制。不管是10例还是50例患者数据,证据的等级都是一样的。”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中心创始人史立臣4月13日对时代财经表示,尽管临床试验样本体检很小,但从用药患者的改善率及副作用情况表现来看,仍能影射出瑞德西韦对新冠病毒层面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后续能否在临床上大范围应用,必定需要通过相关对照试验来验证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而此前围绕着瑞德西韦概念,A股市场上如博腾股份(300363.SZ)、永太科技(002326.SZ)、九洲药业(603456.SH)等上演了连续涨停行情的企业已难掩颓势。自4月10日后,前述3家企业的股价均出现断崖式下跌。截至4月14日午盘,博腾股份已从3月最高价31.52元/股跌至24.82元/股;永太科技、九洲药业股价较昨日收盘有所微增。
临床试验出现严重副作用
瑞德西韦最初是吉利德科学公司为埃博拉研发的药物,是一款核苷酸类似物前药,作用于依赖RNA的RNA合成酶(RdRp),通过抑制RdRp合成,切断病毒复制,起到抗病毒作用。
在此次COVID-19疫情中,瑞德西韦作为一款潜在有效药物,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吉利德科学早在1月25日就为无法参与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设立了同情用药程序。
在同情用药的53名重症患者中,按照治疗方案,应用瑞德西韦的疗程为10天,随访时间为18天。结果显示,在53名患者中,36人(占68%)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其中25人出院;而8人(15%)健康状况恶化,其中7人(13%)死亡。
时代财经注意到,尽管死亡率达到了13%,但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重症患者,在发展为需要同情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一般高达50%左右。
这是否说明瑞德西韦对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确实有不错的效果呢?
一位不愿具名的药物研发人员4月13日对时代财经表示,由于该研究是在同情用药情况下展开,因此并无对照组,不能评价瑞德西韦与患者症状改善的直接关系。
史立臣认为,瑞德西韦的临床改善率达到68%,可能会促使国外很多国家将其应用于临床。
史立臣还提到,“由于没有针对新冠的有效药物,如果一款药物的副作用在人体承受范围之内且有效性大于50%上,就可以说是一款有效的药物,也具备了获批文号的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期间,有32位患者出现了肝酶升高、腹泻、皮疹、肾功能损害、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其中12位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感染性休克、急性肾损伤和低血压,4位患者因不良反应提前终止了瑞德西韦治疗。对于肾损伤的不良反应,该试验的研究人员指出,非临床毒理学研究显示了肾脏异常,但未观察到瑞德西韦导致肾毒性的明确证据。
对此,上述药物研发人员认为,“瑞德西韦出现的这些副作用很难判断到底单纯因用药导致,还是与病毒感染合并引起,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
在史立臣看来,目前国内外推荐的磷酸氯喹、羟氯喹、克力芝、法匹拉韦等用于新冠患者的药物,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由于患者的体质各不相同,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大多需要医生来调节用量,患者副作用明显的就停止使用,反之,继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