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和科创板各有侧重但也有交叠
从定位设计来看,科创板主要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由于此类企业很多可能还未盈利或盈利较弱,因此在上市条件方面放宽了对盈利的要求;创业板则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聚焦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对上市企业有一定的盈利要求。
应该说,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总体定位还是比较清晰的,体现了有关部门在制定创业板政策时经过了认真科学的研究。
从具体操作来看,由于科创板上市公司定位为“科创性”,而创业板聚焦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两者之间的边界可能有模糊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创业板和科创板可能的定位交叠。科创板与创业板有未交叠部分,成长型非科技型创业企业适合在创业板上市,而初创型科创企业则适合在科创板上市。但由于很多科创类企业也与传统产业紧密相关,因此可能导致“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与科创模式的边界有时候不够清楚。比如,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服务对象均包括成长型科创企业,即对于成长型科创企业而言,既可以选择创业板也可以选择科创板上市,至于应优先考虑哪个市场,则无明显界定。
创业板和科创板,在定位上既有显著差异,又有一定的交叠,可能会给中介机构和市场带来操作上的困惑。
第二,国家战略的动态与静态属性。科创板服务国家战略,而创业板没有强调这一点。但是,国家战略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同时,科学研究与开发的属性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交易所与中介机构在事前可能未必能够完全准确地判定哪些企业与行业属于国家战略相关。试想,假如20年前的腾讯要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之间做选择的话,作为一家在线即时通信的企业,有可能并不满足“国家战略”的科创板上市要求。但是在20年后的今天,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同意腾讯公司的QQ与微信服务事关国家安全,满足科创板的上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