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建产业链流动性边际好转有望持续
我们认为近年来基建增速整体提升的关键早已不在需求端(即有多少项目进入市场),而在供给端(企业端完成在手项目的综合能力),从国家发改委近期审批项目情况来看,并未出现项目审批快速提升以及项目资本金比例显著下滑的迹象。
未来宏观流动性数据的变化对于基建投资的回升尤为重要。目前来看,结合专项债资金支持加大、以及近期降准等因素,基建资金层面的边际宽松趋势或已经出现,这对于项目的正常履约、甚至加快进度极其重要,后续基建增速或将如期回升。此外,在“稳就业”需求逐渐提升的情况,依然不能忽视“旧基建”对于就业,尤其是农民工就业的显著拉动能力,就业情况变化将成为未来中央考量是否加大基建投资的主要因素,未来对于基建投资的驱动点可能主要来自于专项债扩容、特别国债发行、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等相关潜在举措。
四、投资建议
综合来看,如果该政策能顺利落地,则有望对基建投资带来一定的拉动作用。尽管财政收入端增长压力大、往年沉淀资金较少、棚改资金的替代效应等因素仍对基建投资增速存在掣肘,但是基建投资产业链的流动性边际好转正在成为现实,这对于项目的正常履约、甚至加快进度显得更为重要。同时,在“稳就业”的政策目标下,对于基建投资的政策可能是灵活的,值得持续关注。综上,我们认为基建投资景气度可能正在逐步好转,相关企业经营情况有望超出市场预期。
结合前期在手项目情况和融资能力等因素,建议关注中字头央企和地方国企(中国交建(8.24 -2.25%,诊股)、中铁、铁建、葛洲坝(6.94 -2.25%,诊股)、上海建工(3.24 +0.31%,诊股)、隧道股份(5.58 +0.00%,诊股)等)、细分行业龙头(东易日盛(6.31 -0.63%,诊股)、金螳螂(8.22 -0.72%,诊股)、苏交科(9.92 -0.40%,诊股)、中设集团(13.33 +0.23%,诊股)等)、以及拥有较独立的个体逻辑的高新发展(8.42 +0.60%,诊股)、岭南股份(4.53 +0.89%,诊股)等标的。
风险提示。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超预期,基建资金面修复不达预期,各公司项目推进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