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上市机场半年报:国际业务分化复苏,枢纽地位再迎变局

时间:2025年09月02日 12:47

(来源:中国航空报)

  2025年上半年,中国民航业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复苏态势。据民航局数据,上半年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3.7亿人次,同比增长6.0%,运输规模再创新高。在此背景下,国内六大上市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深圳宝安机场、海南机场厦门空港,交出了2025年的“期中答卷”。财报数据显示,多数机场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的恢复成为拉动业绩的核心动力。然而,各机场的复苏“成色”不一,盈利能力出现显著分化。粤港澳大湾区的白云机场和深圳机场表现尤为突出,海南机场则因非主业因素导致利润大幅下滑。资产负债率方面,各机场基本保持稳定,显示出在经历行业低谷后,财务状况正逐步企稳。

  白云机场国际枢纽地位强化,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26亿元,同比增长7.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7.50亿元,同比激增71.32%。业绩的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航空业务量的稳步回升。上半年,白云机场完成飞机起降26.5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003.5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03%和9.23%。尤为突出的是国际业务的快速复苏,国际旅客吞吐量达785.92万人次,同比增长23.86%,显示出其国际航空枢纽的强大韧性。国际航线网络的持续拓展,新增了泗水、阿拉木图等“一带一路”重要航点,为客流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深圳机场货运业务领跑,大湾区增长新引擎。深圳机场同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其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同样亮眼。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28亿元,同比增长12.32%;归母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9.13%。资产负债率为52.66%,处于行业中等水平。深圳机场的增长亮点在于其强大的航空物流业务。上半年货邮吞吐量达98.3万吨,同比增长14.1%,增速在六大机场中名列前茅。这得益于公司精准的货运航线拓展和对跨境电商等适空产业的深度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新开迈阿密、德里等3个国际货运航点。

  海南机场多元业务承压,净利大幅下滑。与白云、深圳机场的强劲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海南机场在2025年上半年面临较大经营压力。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23.11亿元,同比微增2.66%,归母净利润仅为1.2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5.91%。财报分析显示,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端的快速上升。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为14.4亿元,同比增长13.26%,远高于收入增幅(2.66%)。公司表示,这主要源于旗下机场业务成本增加,以及本期确认的房地产项目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更低。这说明了海南机场多元化业务模式(机场管理、免税商业、房地产、物业管理等)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厦门空港精益管理典范,盈利能力持续稳健。作为单跑道运行效率的标杆,厦门空港在2025年上半年延续了其稳健的经营风格。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1亿元,同比增长7.10%;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微增1.10%。其资产负债率仅为19%,在六大机场中处于极低水平,财务状况十分健康。上半年,厦门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431.64万人次,同比增长5.96%,其中国际及地区旅客增长15.51%,成为客流增长的主要动力。公司持续优化航线网络,开通了至东帝汶帝力的首条直飞客运航线,并引入新航司,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海峡西岸区域性航空枢纽的地位。

  首都机场国际客流恢复进行时,业绩扭亏在望。根据公司公告,北京首都机场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1.64亿元,较去年同期3.8亿元的净亏损有显著改善,同比减亏56.5%。这主要得益于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及货邮吞吐量的同比增长。然而,由于国际市场尚未完全恢复,公司经营仍面临一定压力。另外在“一市两场”的格局下,部分流量被大兴机场分流。根据其运营数据快报,2025年上半年,北京首都机场的飞机起降架次达21.7万架次,较上一年同期增长约2.8%。旅客量达3416.8万人次,较上一年同期增长约4.5%。其中航空性业务收入合计为13.4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86亿元增长了4.6%,成为总营收增长的绝对主力。

  上海机场航空主业全面复苏,国际业务成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上海机场完成飞机起降41.2万架次,旅客吞吐量6575.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8%和8.9%。其中上海浦东机场以4111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11.2%同比增速的绝对优势蝉联全国机场榜首。报告期内,航空性收入为29.2亿元,同比增长8.4%;非航空性收入为34.4亿元,同比增长1.9%。其资产负债率仅为37.2%,在六大机场中处于良好水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净利润增速(28.14%)远高于营收增速(4.78%),主要得益于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投资收益的增长。

  综合六大上市机场的表现,2025年上半年民航业的复苏呈现出几个明显趋势。首先,业绩分化加剧,拥有强大国际航线网络和高效运营能力的枢纽机场,如白云、深圳机场,业绩反弹强劲。而业务结构更多元、受房地产等非主业周期性影响较大的机场,如海南机场,则面临更大的盈利挑战。这表明,机场的核心竞争力正回归到航空主业的枢纽能级和运营效率上。其次,国际业务成复苏胜负关键,国际及地区客流量的恢复速度,直接决定了机场的盈利能力。国际旅客不仅贡献更高的航空性收入,更是机场免税、高端商业等高毛利非航业务的核心客源。沪广深等一线枢纽在此轮复苏中优势明显。再次,非航业务寻求新突破,传统的免税零售业务仍在恢复通道中,各大机场正积极探索非航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深圳机场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海南机场探索临空产业,均是寻求新增长点的有益尝试。如何将巨大的客流更高效地转化为消费增量,是所有机场面临的共同课题。另外,精益管理与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在收入端弹性恢复的同时,成本端的刚性支出(如折旧、人工、能耗等)对机场利润构成持续压力。厦门空港的稳健表现证明,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严控成本费用,是穿越周期的重要保障。(安宇)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