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边巴拉姆委员: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引领 共绘西藏发展新蓝图

时间:2025年09月22日 17:31

转自:人民政协报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率中央代表团出席庆祝活动并题词“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这既是对西藏60年发展成就的最高肯定,也为西藏未来发展锚定了历史方位与实践路径。

西藏自古就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溯历史脉络:吐蕃王朝与中原王朝跨越山川的深度交往,奠定了两地文化交融、血脉相连的基础;历代中央政府通过制度化治理,对西藏实施有效管辖;和平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彻底开启了社会进步与人民幸福的新纪元。西藏的每一段历史进程,都清晰印证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共生共荣”的发展主轴,是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生动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列为西藏工作“四件大事”,形成覆盖多领域的系统治理体系。从理论上看,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民族地区的实践,把握民族地区发展规律;从实践上看,为西藏解决深层次问题提供根本遵循,推动其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突破、全方位跃升”。

“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核心任务。西藏自治区党委将其细化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的“四个创建”目标,形成清晰实践体系,探索出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在该方略指引下,西藏各项成就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根据权威数据,2024年,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27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65年的155倍,年均增长8.9%,第二个千亿GDP实现时间较第一个缩短44年,创造“西藏速度”;构建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多年超99%,成为全国最安全地区之一;7个地(市)均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市),“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深入开展;50%以上国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2024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99.7%,主要江河湖泊水质100%达标,成为全球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西藏坚持“兴边富民、强边固防”相结合,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既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又推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让边民在守边固边的同时实现安居乐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也是西藏工作“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深化了该意识的理论内涵,明确了实践路径。从历史看,西藏各民族与汉族共同缔造历史、文化,捍卫统一;从现实看,西藏发展离不开全国支持,稳定关乎全国大局,该意识是西藏长治久安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强化“文化认同”。通过推动中华文化进学校、社区、寺庙,引导群众认识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通过“文化援藏”“内地西藏班”等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在于推动“交往交流交融”。西藏打破民族间壁垒,促进深度融合:实施15年公费教育,推动各族学生“混合编班”,内地西藏班累计培养超10万人;通过援藏项目与产业发展创造岗位,吸引内地人才入藏,鼓励藏族群众赴内地务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推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2024年,西藏四级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占89.2%,西藏全国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占86.2%,人口较少民族也有代表,为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制度保障,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发展”。

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离不开西藏与全国各地区的协同联动、融合发展。一方面,西藏需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依托对口援藏等成熟机制,积极承接内地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质要素,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另一方面,西藏也应充分发挥生态屏障、民族文化、边疆稳定等独特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边疆治理等领域探索有效路径,为全国相关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生动展现新时代民族地区建设发展的丰硕成果。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西藏正蓄势待发,迈向高质量发展与长治久安的新征程。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持,有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作强大动力,雪域高原必将续写更加绚丽的时代篇章。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边巴拉姆)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