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嘉兴内河港海宁港区星光作业区开港

时间:2025年09月27日 07:40

(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朱葭苇

  通讯员 过 昕 俞 梅

  “呜——”昨天上午,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长鸣,嘉兴内河港海宁港区星光作业区宣告开港运营。这一总投资约11.9亿元的重大内河港口项目的投用,标志着嘉兴市在完善集疏运体系、优化运输结构、提升区域物流能级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新枢纽启航

  打造“一站式”物流新体验

  记者了解到,星光作业区是嘉兴内河港规划的十大重要公用作业区之一,地处杭平申线三级航道南岸,北接嘉兴市秀洲区,东邻海盐县百步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项目总建设用地达320亩,沿杭平申线航道顺岸式布局,新建了包括2个500吨级通用泊位、5个500吨级多用途泊位及1个待泊泊位在内的现代化码头设施,年设计通过能力达120万吨货物和38万标准箱。后方配套建设了4座仓库、4座堆场以及综合楼、办公楼等设施,并新建了总长0.961公里的疏港公路竹桥港路与光耀路,形成了高效衔接的港区集疏运网络。

  依托嘉兴港的整体区位优势,星光作业区在航线布局上精准发力,已开辟“星光—乍浦”与“星光—独山”两条高效海河联运航线。这一布局让企业客户直接受益:无须再辗转多地,可在星光作业区实现“就近提箱、就地装货”,货物通过内河船舶无缝转运至乍浦与独山港区,大幅简化了物流流程。

  “目前,星光作业区提供乍浦至宁波各集装箱码头的点对点支线运输服务,每日7至8班驳船双向对开,保障运输频次与效率;开通乍浦至日本9大港口、越南胡志明、海防,以及泰国曼谷、林查班和韩国釜山等多条国际直航服务;覆盖乍浦至鲅鱼圈、京唐、广州等国内主要港口的内贸直航线路。”海宁交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星光作业区致力于通过整合“多元化出海路径”与“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为客户打造“一单到底、全程无忧”的集成化物流体验。这一模式将有效提升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韧性,帮助企业实现从起点到终点的真正降本增效,为区域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流支撑。

  作为直接受益企业之一,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海宁市马桥街道,主要生产并出口涤纶工业丝、帘子布等产品,市场覆盖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地区。

  “星光码头开港后,对我们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成本控制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提升。”该公司物流总监阎晶介绍,最明显的是运输距离的缩短,以往需要从马桥直接陆路拖车到乍浦港,而现在只需短途运输到星光码头,再通过内河驳船转运至乍浦或宁波港,整个物流周期能节省2至3天。在成本方面,效果也非常显著,公司每年从宁波港出口的集装箱量约2万标准箱,借助星光码头的海河联运新模式,预计物流成本能降低20%,每年可节约几十万元。

  布局“黄金水道”

  绘就海河联运新蓝图

  星光作业区的投运,也是海宁补齐内河港口短板、推动水运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此前,海宁原有码头普遍存在“低、小、散”的问题,难以满足区域产业发展对高效物流的需求。为破解这一困境,近年来,海宁持续推进现代化内河港口建设,大力实施“五区十四码头”规划。截至目前,海宁已建成城东、尖山、海昌和星光等4个内河公用作业区,公用作业区建成数量与建成率均位居全市第一。

  “星光作业区建成投运,不仅能极大释放杭平申线‘黄金水道’的航运潜能,更能有效补充嘉兴腹地日益增长的集装箱吞吐需求,是推动区域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的关键举措。”海宁市港航中心主任朱胜宇介绍,当前海宁正围绕水运优势做文章,积极打造“海宁—宁波”“海宁—乍浦”“海宁—上海”3条外贸精品航线,通过“固定班次、定人定岗、定制服务”的模式,实行“一箱化一单制”经营,持续提升海河联运服务水平,助力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谋划京杭运河二通道东侧的嘉兴内河港海宁港区许村作业区,持续加码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不断完善港口布局、提升服务能力,推动海宁海河联运领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更多动能。”朱胜宇表示,今年1至8月,海宁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已达28万标箱,同比增长近20%。按照这一发展态势,预计今年全年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40万标箱。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