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近日,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信德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现场,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工人们正在做着试投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据了解,河南信德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03.26亿元,总占地面积1612亩,由负极前驱体新材料一体化、烷烃脱氢新材料一体化、化工物流港三大子项目组成。项目现场负责人曹培军说:“通过延伸产业链条,生产高附加值高端负极前驱体,不仅实现了重油组分质量升级,更推动了企业产业结构优化,显著提升了市场竞争力。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利税20亿元,可增加就业岗位560余个。”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近年来,范县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发展理念,以制造业倍增行动为抓手,抢抓政策窗口期,围绕“四化六最”目标要求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
范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成立县、乡两级乡贤创业促进组织15个,挖掘乡贤资源,通过乡贤牵线搭桥,成功引进了多个亿元以上项目;鼓励现有企业积极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以商招商,即将投产的河南信德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便是由范县本地的全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丰利集团与山东齐成集团合作,成功引进的投资项目。
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发展,范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时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推动产业链延伸与集群打造。
据统计,今年1-8月,全县技术合同成交额为3.5亿元,同比增长6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30.08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盛通聚源“特种工程塑料耐高温尼龙生产技术研发”项目,成功攻克耐高温尼龙生产技术难题,建成1000吨/年耐高温尼龙生产装置,开发出多个牌号的均聚型与共聚型耐高温尼龙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以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为突破口,严格落实“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范县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探索实施“容缺办理”“证照到期前提醒”等便民机制,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办事环境。
截至目前,全县36家单位、2454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累计办理事项24万余件;26个有审批权限的单位全面启用审批专用章,“一枚印章管审批”工作取得新成效;依托河南省政务服务网整合“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31项,累计办件量1.3万余件。
范县轩哲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石明珠感慨地说:“以前办理企业开办手续,需要跑多个部门,现在通过线上政务服务平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所有手续,真是太方便了。”
范县深入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县级领导分包协调、有关部门履职尽责,定期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用心用情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确保重点项目按照时间节点高效有序推进。
范县自来水公司坚决破除“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变“企业跑”为“数据跑”乃至“供水人跑”,积极推行主动上门对接,协助项目方完成供水方案规划设计,极大压缩了企业项目从启动到获得用水的时间成本。
通过靠前服务为项目快速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增强了企业在范县投资发展的信心和获得感。
为有效提高工业经济规模效益,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范县打造了“一区三园”的产业布局,配套建设了园区供水工程、危化品停车场、特勤消防站、智慧中心设备系统等项目,不断完善供水、道路、供电、消防等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围绕主导产业,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润滑油脂、服装加工、木业加工等为主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各产业集群内企业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近年来,范县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优质项目落地,截至目前范县现有规上企业304家。今年1至8月,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4.23亿元,同比增长11.7%。
河南信德新材料产业园内工人正在对运输管道进行检测调试。李博摄
河南信德新材料产业园内建设完成的硫磺装置。李博摄
范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濮王产业园。宋安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