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推进标准化融合技术创新,助力产业稳链强链、引领乡村振兴、助推政务服务升级等,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撑、引领性作用。
标准引领技术创新
区域支柱产业集群重点企业主导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活动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纺织、建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链的重点企业主导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56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掌握一定的行业标准话语权。其中:际华3542纺织有限公司的精梳亚麻棉混纺本色纱、精梳大麻与棉混纺本色纱等产品在2011-2025年共主导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共48项;襄阳国铁机电于2020年参与制定行业标准C JJ/T 306 一2020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工程技术标准》;九阳防水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修订的GB/T 18242《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T 23445《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及GB/T 23457《预铺防水卷材》3项国家标准顺利通过专家审查,并参与T/QGCML 549—2022《高性能聚合物改性沥青自粘防水卷材》等2项团体标准制定;丰正汽配有限公司参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钢质汽车锻件》团体标准制定;清研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襄阳)有限公司参与制定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汽车变速器总成齿轮接触斑点加载测试方法》团体标准制定。
深化“百名干部进百企”服务行动,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襄阳市信息与标准化所、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组成标准化服务专班,助力地方标准立项发布实施,7月中旬,由襄州区程河镇柳编行业商会、襄阳孔明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承担,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息与标准化所、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襄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合力协助制定的《地理标志产品 程河柳编》(标准号DB42/T2366-2025)、《地理标志产品 襄阳大头菜》(标准号DB42/T2367-20252)2项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对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地方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柳编、大头菜产业发展壮大,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标准助力“两资三能”提质增收
一方面积极争取惠企政策资金的支持,联合区科经局帮助参与标准制修订和创建标准化试点的企(事)业单位申报科技创新标准化惠企奖励,在2025年元旦前夕,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兑现落实对际华3542纺织有限公司主导参与5项行业标准的100万元奖励,该公司近十年来累计获得襄阳市标准化专项240万元奖励(其中襄阳市政府奖励兑现140万元、区政府兑现100万元),进一步激发企(事)业参与科技创新、标准创新活力;帮助通过省级验收评估并被评为“良好”等次的程河柳编省级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积极争取省、市标准化专项经费支持,累计帮助程河柳编争取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划拨的专项资金12万元支持。
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支持。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强链行动,联合农业、科经、商务等职能部门帮助工业类、农业类、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先后获批立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3项(高端装备制造1项、服务流通2项)、省级标准化试点4项(农业2项、工业1项、服务业1项)。通过帮助良友金牛、程河柳编申报建立省级标准化试点,推行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管理,拓宽产品种类,增加了订单量,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链“质”的飞跃。
标准赋能产业链质量品牌提档升级
通过开展达标对标专项行动,夯实企业标准领跑者、标准技术创新基础,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核心产品的执行标准均达到国际标准的各项指标要求,参与研制的8项行业标准填补国内空白,更加提高了纺织产品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广泛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助力该公司核心产品获评“湖北精品”,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先后组织智能轨道交通产业、纺织、粮油、白酒、建材、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医疗保健等30多家企业参与全国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通过在全国对标达标质量提升平台参与比对的数据显示,九阳防水、盈乐卫生用品、古襄阳酒业、三珍食品、鑫宇粮油主要产品的关键指标“优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大大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夯实产品质量和品牌发展基础。(白建国 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