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连云港港打造“一带一路”陆海联动枢纽

时间:2025年10月17日 09:44

(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秋日的连云港港巨轮泊岸,桥吊繁忙,铁轨延展……一列列满载韩国汽车零配件的班列正从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缓缓驶出,沿铁路西行,跨越山河,直达“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这高效流转的场景,得益于“班列+海运”的无缝衔接以及持续优化的多式联运服务,叠加新建投用的10条宽轨铁路线,货物得以快速换装,畅达中亚、西亚及欧洲市场。这不仅是一幅生动的港口作业图景,更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主动脉”强劲搏动的有力证明。

作为“一带一路”陆海交汇的关键节点,一直以来,连云港港牢记服务国家战略使命定位,充分发挥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优势,以海铁联运为抓手,深入实施“打造标杆和示范、融入长三角发展、做足陇海线文章、增强枢纽港能级”等发展战略,全力构建具有全球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更好地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大局,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强劲动能。

打造标杆示范项目

畅通国际物流大动脉

今年6月,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汽笛激昂、彩带飞扬。在中哈双方代表共同见证下,承载着“中欧班列跨里海运输第10万标箱”的列车鸣笛驶入新落成的集装箱枢纽区。伴随欢快的管乐声与金色礼花绽放,象征里程碑突破的红丝带被顺利剪断,标志着中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又一标杆项目——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先导区正式启用。

连云港港正积极拓展亚欧通道的合作版图。随着中亚投资发展领导小组与中亚办事处的相继成立,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及相关重大成果得以统筹推进、稳步落地。连云港港与霍尔果斯合资成立电子口岸科技公司,深入推进新亚欧陆海联运数据大通道建设,该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级数字化转型工程;与乌国铁路、阿塞拜疆铁路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并联合上港集团与新疆克州政府达成战略合作,为中吉乌、跨里海运输通道的未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随着哈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窄轨铁路的建成投用,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数字化调度指挥中心提质升级,连云港港构建起覆盖中亚五国、中吉乌、中俄、跨里海的6条国际班列线路,联通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5个出境口岸,辐射亚洲、欧洲等多个国际站点。同时,开通无锡、盐城接续班列,获批建设连徐中欧(亚)班列集结中心。今年1—9月,连云港国际班列累计开行682列,其中“连云港—塔什干”线路入选国家集装箱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

织密物流通道链网

放大互联互通朋友圈

10月12日,在连云港港集装箱30泊位,来自连云港周边腹地的40标箱钢化玻璃塑料饰件正装载上“恒祥盛 7”轮,2天后抵达上海港,运往墨西哥曼萨尼约港。今年1—9月,“连申快航”运量实现同比29.6%的强劲增长,已成为贯通长三角、辐射国内外的重要水上通道。

近年来,连云港港围绕“进了连云港就是进了上海港”的目标,不断与上港集团深化合作:合资成立互连集装箱公司和滚装业务运营公司,共建数字走廊,运营空箱中心,搭建“沪连港航”合作平台。“连申快航”特色航线持续优化,创新推出“陇海线+连申快航”一单制产品,成功落地“连云港—上海洋山港”沿海捎带业务。今年1—9月,新开或加密红海、北极等6条航线,与江苏省港集团、宁波港等合作实现多条外贸航线稳定运营,长三角组合港协同效应持续增强。

依托陆海交汇的独特优势,连云港港全面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程。与合肥国际陆港达成战略合作,开展“郑州—连云港”海铁联运联动接卸业务,“郑州圃田—连云港”海铁联运通道正式入图。合资成立的物流公司实现“线下实体+线上平台”双线运营,徐连集装箱调运分中心投入使用,“徐州(铜山站)—连云港(连云港区)”入选国家铁水联运示范案例,今年1—9月,海铁联运量同比增长5.9%。通过设立河南营销中心、合资成立供应链公司、运营霍尔果斯物流场站,连云港港正加快构建“出海口—无水港—腹地场站”一体化服务网络,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进业务模式创新

打造优质服务“效率港”

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来自韩国的净水器、泰国的自动切纸机、日本的恒温器等过境保税货物,与来自浙江的家居建材出口货物,同装在一个国内出口箱中。这种利用出口箱闲置空间让小批量货物“搭顺风车”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凑整发运周期长、等待时间久的问题,帮助企业显著降低了运输成本。这正是“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项目的生动写照。

依托自贸区港口区块的政策优势,连云港港以技术赋能与服务升级为核心,积极推进机制、模式与服务多维创新,构建起“连通东西、对接南北”的高效多式联运体系。

在服务模式上,港口大力推广“一箱制”全程服务,实现铁路箱下水常态化运作,既减少了货物反复倒装带来的损耗,也显著压降了中间环节成本。同时,深化“一单制”试点,成功开行“郑州圃田—连云港”“徐州—连云港—广州”等多式联运班列,真正实现“一次委托、一单通办、一单到底”,客户综合物流成本较公路运输大幅下降,相关案例已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试点典型。

在特色运输模式探索中,连云港港不断突破创新:在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前置港口空箱,实现“一步进港”与“铁海无缝衔接”,为企业节省3—4天的调箱时间;启动“新沂—连云港—上海”多式联运项目,首创“公转铁+公转水”组合模式,货物可在48小时内从连云港快速中转至上海港;持续优化JSQ笼车过境汽车运输,单列运能提升40%;开通“商丘—淮安—海口”冷链通道,实现全程温控不断链,平均每箱运费较公路低约2000元。

此外,多项提效举措同步落地:国际班列“船车直取”实现零等待,“保税+出口”混拼、哈国过境小麦监管优化、中亚钾肥“三零”转关等创新做法,进一步精简了作业环节,全面提升了物流效率。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