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龚思雨 通讯员 张译匀
近日,在位于海盐经济开发区的浙江世窗光学薄膜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卷卷“天窗冰甲T-1106”车膜正有序下线。车间里,技术人员紧盯自动化生产线,精准调控磁控溅射工艺等关键环节……这款刚入选2025年度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名单的车膜,凭借出色的隔热、透光及防爆性能,吸引了众多车企与经销商前来洽谈合作。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海盐规上工业产值达1031.66亿元,同比增长4.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达9.5%,全市排名第一。数据背后,是海盐以“六干争先”之势,推动科技创新进入“深水区”的扎实实践。
核“芯”突破:从“陌生概念”到“民生助力”
今年6月,由浙江砹尔法纽克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加拿大ACSI公司联合研发的全球首台TR-ALPHA商业化回旋加速器在海盐装机。“投产后,这台加速器会是中国首个商业化供应阿尔法核素砹-211的装置。”ACSI公司技术工程师詹姆斯·董说,这将破解靶向阿尔法治疗领域长期面临的“核素荒”问题,“这对许多肿瘤患者是一个重大福音。”
浙江省核医学诊治中心主任李林法表示,以往受限于核素供应,国内靶向阿尔法治疗的研究与应用难以展开,随着TR-ALPHA回旋加速器的投用,将为该领域开展工作奠定技术基础。
据了解,今年9月底,北京天坛医院院士团队专程来海盐调研,而这样的“硬核”场景,正是海盐同位素产业崛起的缩影。
作为全国核电关联产业的重要基地,海盐正将“核动力”转化为产业创新的核心动能。目前,海盐已在全国率先攻克商用堆生产医用同位素钇-90的关键技术,实现镥-177、碳-14的规模化生产与上市供应。从秦山核电的同位素原料生产,到砹尔法、艾索拓等企业的提纯分离与核药研发,再到即将落地的中福院华东分部检验检测服务,一条覆盖“生产—研发—应用”的同位素产业链已具雏形。
“很多人听到‘同位素’就觉得遥远,其实它和民生健康息息相关。”海盐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章丽锋说,同位素是核医学诊疗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截至目前,海盐同位素生产基地一期标准厂房、核技术创新中心已顺利竣工,相关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传统焕新:本土企业走出突围之路
“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只要找对创新方向,就能焕发新活力。”在浙江云时代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展厅,总经理周聪展示的第三代模块化装配式装修系统令人眼前一亮。这套由企业自主研发的系统,通过工厂预制、现场拼装,工期较传统装修缩短七成,核心材料铝木仿生精板更是具备了防水防潮无甲醛等特性,这背后是企业每年8%研发投入的持续支撑。
传统产业“突围故事”,在海盐传统产业中不断上演。走进开发区特力再生资源公司,原本废弃的工业废料,经技术团队提炼加工,变成高纯度的铜等金属;世窗光学的汽车改色膜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全球市场份额跻身前五;澉浦榕荫新材料研发的“撕不破纸张”,已广泛应用于不动产证、各类证书的封面制作……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企业,正凭借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记者从海盐县科技局获悉,1141万元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注入浙江恒翔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特力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嘉兴法伯新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利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及省团队科技特派员等5家企业(团队),重点支持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培育、创新引导等。这笔专项资金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县域企业创新发展孕育生机。
“我们不唯体量论英雄,更看重企业的创新基因和细分领域话语权。”海盐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初以来,科技局联合开发区、乡镇开展“上中下三级外联专项行动”,副局长包干乡镇、科室人员挂钩企业,深入车间挖掘创新案例。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两项数据均跻身全市前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的态势愈发明显。
生态赋能:政策服务为创新保驾护航
“从上海搬来海盐后,不仅物流成本降低了,政府的服务更是‘雪中送炭’。”嘉兴福斯达气体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金松回忆,企业前不久制造的600吨大型模块化空分冷箱,从厂区到码头仅600米距离,开发区全程协作调度,一个转弯就精心规划了45分钟,以确保设备安全启运。
为培厚创新土壤,海盐正打出政策“组合拳”:实施科技型企业“壮腰工程”,今年要建成高新技术企业53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100家;即将推出的科技政策3.0版,将重点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海盐科技大市场,探索技术成果“先用后转”新模式;在人才引育上,不仅引进高端团队,更关注企业研发骨干——华帅特技术总监屈洁昊、友邦研发副总林圣全、特力再生研发副总易秉智等“本土培养的技术带头人”,让其成为企业创新的“中坚力量”。
“科技创新没有‘休止符’,我们要让更多人看到,海盐不仅有核电、有传统产业,更有一批敢闯、敢试的创新企业。”章丽锋表示,下一步,海盐将持续聚焦同位素、高端装备、绿色制造等领域,以“六干争先”的劲头破解创新难题,让科技创新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