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化学裁缝”在分子链上“雕花”

时间:2025年10月20日 16:12

(来源:扬州网)

转自:扬州网

通讯员 宝萱 记者 宫鋆煜

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晨化股份研发部的实验台上。大大小小的玻璃反应釜依偎在恒温水浴锅中,各种颜色的液体在釜内安静地旋转、反应。公司研发部部长房连顺穿着白大褂,正俯身观察一个两升反应釜内的变化。这样的场景,从他踏入晨化起,已上演了二十年。

“你看,现在反应已经基本平稳了,黏度正在预期范围内增长。”房连顺指着反应釜对记者说。他谈论的,正是公司当前重点攻关的项目之一——一种新型聚醚胺的合成工艺优化。这种材料是风电叶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关键原料,过去长期依赖进口。“化学合成就像雕花,只不过我们雕琢的对象是看不见的分子链。每一次成功链接,都意味着产品性能可能提升。”说这话时,他的目光依然停留在那个缓缓旋转的反应釜上。

2006年,下游聚氨酯市场对高性能、大分子量聚醚的需求迫切,而晨化传统的合成工艺副反应多,难以实现品种突破。研发大分子量聚醚生产新方法的任务,落在了房连顺肩上。他制定详尽的计划,带领团队一次次尝试。“关键催化剂的筛选、反应条件的控制,如同在微观世界里‘走钢丝’,毫厘之差,就会谬以千里。”他说。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最终,他们连续攻克了催化剂效率、反应选择性等技术难关,成功探索出新的合成路径。这项突破,不仅为公司后续聚醚胺及聚醚扩产奠定了基石,更成为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获批的关键一环。

晨化股份坐落于乡镇,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先天不足。早年,公司里化工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非常少。遇到复杂的专业问题,研发进度常常受影响。房连顺深知,必须借智借力。他成了连接企业与学术界的“桥梁”。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晨化与国内二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二十余位教授、博士被聘为技术顾问,参与前沿课题攻关。

“房部长说,企业的研发要从市场中来,到生产中去。”一位年轻的研发工程师说。房连顺创建的“扬州市房连顺技能大师工作室”,不仅是技术攻坚的堡垒,更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他每年都会指导2—3名本科生,将他们培养成研发骨干。

谈到未来,房连顺说:“一是围绕现有产品进行下游延伸,做大做强聚醚胺系列,并研发新型系列产品;二是将成熟的烷基糖苷产品向下游环氧化物衍生,开发新型绿色乳化剂。目标很明确,就是让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真正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

记者手记

创新,是沉入时间的坚守

在晨化研发部的实验室里,时间仿佛有着不同的流速。反应釜上的计时器数字跳动,记录的是以天甚至小时为单位的化学反应周期。房连顺和他的团队,在这样的“慢时光”里,进行着最需要耐性的“快创新”。

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对温度曲线的锱铢必较,对催化剂用量的精益求精,对分子结构的反复优化。这种创新,并非灵光一现,而是源于对知识的深度消化、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对失败的坦然接纳,以及年复一年的坚守。

从乡镇企业的人才窘境,到如今构建起自己的产学研网络和人才梯队;从跟随模仿,到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甚至填补国内空白,房连顺的成长轨迹,与晨化股份的发展历程紧密交织。他就像一名沉稳的“化学裁缝”,编织着新材料的分子链,也编织着企业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刘燕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