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工新闻网)
转自:河工新闻网
唐钢热轧事业部工会以“闭环机制+三维激励体质”深耕技能竞赛
让职工技能从“赛场提升”转化为“效益增长”
河工新闻网讯(记者赵伟龙 通讯员姬文双)“差距就是潜力,岗位就是赛场!”走进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热轧事业部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中透着一股比学赶超的热乎劲儿。自《河北省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该事业部工会创新构建“赛前动员、赛中帮扶、赛后激励”闭环机制,将技能竞赛转化为撬动职工技能提升与企业效益增长的“双引擎”,截至9月,轧机各项过程关键参数指标命中率均突破97.5%,用实打实的业绩交出了一份《条例》落实的“热轧答卷”。
如何让技能竞赛理念深植人心?该事业部工会给出的答案是“精准宣讲+分层渗透”。他们创新推出“一席一长一组”三级宣讲模式,让《条例》精神真正走进车间、扎根岗位。工会主席带头走上宣讲台,将《条例》要求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相结合,用通俗语言解读竞赛意义与目标;作业长立足产线实际,把抽象的竞赛指标拆解为“2050产线质量合格率提高2%”“1580产线精轧换辊时间缩短5min”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任务;班组长则变身“身边讲师”,通过分享技能攻关、降本挖潜的真实案例,让职工真切感受到“创新重担众人挑”的力量。层层递进的宣讲方式,让技能竞赛从“工会任务”变成了职工的“自觉行动”,凝聚起全员参与的强大合力。
赛场内外,难题破解的故事不断上演。“对标行业内先进产线高端外板生产工艺后,我们优化了飞剪剪切程序、加热烧损控制模型,开展降低过渡材试验、优化产销接单规则等,产品成材率直接提高0.7%!”技术骨干王海舟的分享,正是该事业部工会以“帮扶破难题,激活产线创新动能”为导向,落实《条例》“对标挖潜、联合攻关”要求的缩影。
为确保竞赛不走过场,工会以指标提升为核心,一方面架起“对标桥梁”,组织技术团队赴外部先进企业交流学习,将先进经验转化为产线提质增效的亮眼成果;另一方面针对薄弱班组实施“先模结对”,围绕设备能耗、产品质量等短板开展定向帮扶,确保竞赛实效覆盖每一个岗位。同时,邀请产线主管、技术专家量身定制专项培训课程,把赛场变成“练兵场”,推动职工技能与生产需求精准匹配,让创新动能持续涌动。
“不仅拿到了奖金,还被推荐参加国家级竞赛,这真是越比越有劲儿!”刚在技能竞赛表彰大会上获奖的职工郝立民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为激发职工内生动力,工会制定《技术比赛奖励办法》《“岗位之星”评比办法》,构建起物质奖励、精神表彰、成长赋能三位一体的激励体系。每季召开表彰大会,为优秀选手颁发奖金与荣誉证书;每周安排职工在干部会上分享改善案例,通过唐钢“旗帜先锋”栏目扩大榜样影响力;优先推荐竞赛优胜者参与上级技能竞赛、培训、劳模评选,为职工职业发展搭建阶梯。截至目前,2050产线、1580产线高端产品比例分别完成43.98%、53.11%,实现技能提升与效益增长的双向共赢。
编辑: 马娜 责任编辑: 王红润 审核: 王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