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国资小新
说起中医药,
你是否还停留在
“老药铺”“苦药汤”的印象里?
No No No,
当代年轻人眼中的中医药
早已换了一副模样。
睁开眼,
先来一杯“中式咖啡”,
中午,
来一粒自己手搓的陈皮大山楂丸,
下午,
再安排一杯本草养生茶
……
啊,又是为长命百岁努力的一天!

就像歌曲《本草纲目》里唱的那样:
“已扎根千年的汉方,有别人不知道的力量!”
中药已经从“老古董”
变成了年轻人心中的“顶流选手”!
长辈嘴里常念叨的养生大法,
怎么变得如此“潮”?
这背后,
离不开一家“实干派”央企
——华润集团的全力推动。
近日,
2025香港国际中医药大会
在维多利亚港畔盛大开幕,
华润集团聚焦中医药文化主题,
通过共链倡议、成果发布、
经验分享等方式,
让中医药文化的精髓融入大会各个环节。
而在此次盛会的背后,
一场央企助力下的
中医药的“破圈行动”
正在上演!
老祖宗严选,
中医药成为生活新“搭子”
你是否发现,
一些飘着“药”香的茶饮店门口
排起了长队,
来自各地的美食探索者们等着品尝
讲究药食同源的“草本饮子”;
年轻人不再去网红景点打卡,
反倒围成一圈研磨中药,
发出的朋友圈
似乎都散发着清新的本草香气
……
中医药,
已经不仅躺在博物馆、书本、药铺里,
也逐渐融入大家的
日常生活、饮食起居。
为助力中医药文化“破圈”,
华润集团还推出了滋补茶等健康饮品,
将中医药文化、宋式美学
融入产品设计。

融入中药材的奶茶饮品
加入了中药材的酸奶、咖啡当然,品尝味道还不够,
亲自上手“搓”出来的才更香。
“中医药+康养、体验、研学、旅游”
多位一体的沉浸式体验
让人们可以亲手炮制药材、
品尝养生茶,
学习中医药知识,
一年有超百万人次打卡,
很多人从这里对中医药路转粉,
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自来水”!
东阿阿胶游学活动现场在昆明中药厂的体验工坊里,
前来体验的游客们亲手推动石碾,
制作香包和山楂丸的现场更是热闹,
艾草、陈皮在指尖生香,
自己“手搓”的山楂丸,
更加可口酸甜。
昆明中药厂中医药体验活动现场当然,不只在国内,
这份老祖宗亲选认证的“东方绝学”
正逐步走向全球舞台。
在香港,
这片中西文化碰撞的“试验田”、
中医药出海的“黄金跳板”,
华润集团发起了
中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医药文化共链倡议,
邀请政企学研的伙伴们共同盖章;
与复旦大学联合编撰
《解码“出海”》报告,
为中药文化国际传播搭好“导航图”,
推动中医药出海在业界达成共识。
东阿阿胶还联合凤凰卫视
共同打造了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项目《四海中医》,
让中医药名扬“四海”,
“朋友圈”越来越大。
从“一株草”到“一条链”
中医药产业装上科技“新引擎”
要让中医药真的“潮”,
光有文化氛围不够,
硬核产业才是底气。
作为国资央企,
华润集团用科技
给中医药产业“升级换代”,
从守护一棵草,到建好一条链,
一步步构建起现代化、智能化的
中药产业体系,
掀起中医药“产业潮”。
华润三九药材加工基地的茯苓药材好,药才好。
生产一份好的中药,
要从“娃娃”抓起。
面对野生药材“无种可用”的困境,
华润集团攻坚中药材“中国芯”,
成功培育9个新品种,
实现从中医药药材“靠天吃饭”
到“良种可控”的跨越。
推动生态种植,
让每一株药材绿着长、优着产,
不仅长得出,还得长得好。

在研发方面,
研发人员用现代科技
让老药方“说现代话”。
华润集团推动了
经典名方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将古典医籍中的“老智慧”
转化为现代化的“新产品”。
很多老方子有效但难量产,
华润一口气获批4份经典名方,
数量行业第一。
针对中药饮片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
华润集团直接参与制定20项炮制规范,
占已发布规范的近三分之一,
给饮片质量划了“硬杠杠”。
位于华润江中的经典名方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生产,也得跟上潮流。
传统的手搓药丸已经不适用了,
如今还得靠智造为产业“提速”。
华润三九、华润江中、东阿阿胶的
智能制造成熟度
都达到四级(行业最高),
且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华润三九智能工厂生产车间有多智能?
交付效率提升51.6%,
人效提升43.3%。
简单来说,
货交得更快,
活儿干得更顺!
更牛的是“国产替代”!
以前中药企业的检验装备、
生产系统多是进口的,
又贵又怕“卡脖子”。
如今,华润集团联合国内厂商,
搞出中药行业首台套智能化检验装备,
将检验效率翻了一倍;
华润三九中药智能化检测装备还研发出中药生产执行系统,
实现国产工业软件应用率100%
——真正把“技术命脉”握在自己手中!
中医药,
不是故纸堆里的文字,
而是中国人刻在DNA里的生活哲学。在央企的努力下,
古老的智慧
将以更年轻的姿态延续。
话都说到这了,
小新也往咖啡里泡几粒枸杞,
细品ing……

大家实践过哪些中医药养生大法?
速来评论区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