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科创引领产业升级 生态赋能文旅融合——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十四五”发展综述

时间:2025年10月22日 11:16

转自:平顶山发布

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平顶山“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 示范区|科创引领产业升级 生态赋能文旅融合——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十四五”发展综述

位于白龟湖科创新城的尧山实验室  平报融媒记者 王尧 摄
科研人员在位于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河南省现代医药产业研究院实验室内分析数据  平报融媒记者 王尧 摄科研人员在位于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河南省现代医药产业研究院实验室内分析数据  平报融媒记者 王尧 摄
月季花开俏新城  苗阿丽 摄月季花开俏新城  苗阿丽 摄
白龟湖畔·草坪音乐会座无虚席  平报融媒记者 王尧 摄白龟湖畔·草坪音乐会座无虚席  平报融媒记者 王尧 摄
青年汝瓷工匠在“汝瓷集”现场向市民讲解汝瓷鉴赏知识  平报融媒记者 王尧 摄青年汝瓷工匠在“汝瓷集”现场向市民讲解汝瓷鉴赏知识  平报融媒记者 王尧 摄
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白龟湖科创新城蓄势待发,生机勃勃  平报融媒记者 王尧 摄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白龟湖科创新城蓄势待发,生机勃勃  平报融媒记者 王尧 摄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当“十四五”的奋斗征程行至收官之际,“十五五”的壮阔蓝图正待铺展。

“十四五”期间,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立足优势、精准谋划、聚焦重点,在创新驱动的时代浪潮中擎旗领航,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并进中破局前行,在稳经济、促转型、惠民生的实践中勇毅笃行,为“十四五”圆满收官注入强劲动能。

科创引领

从“研发攻坚”到“产业赋能”,筑牢创新生态根基

锚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示范区将科技创新作为破局突围的“关键变量”。近年来,示范区以白龟湖科创新城为战略支点,坚守“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运营、高效率运转”的理念,擘画“一核两区、一环两带”空间蓝图,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密集落地、创新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一座要素集聚、活力澎湃的创新生态之城正加速崛起。

作为白龟湖科创新城核心起步区,示范区深知白龟湖科创新城建设不仅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之举,更是重塑城市能级、推动平顶山向创新型城市跨越的关键一役。为此,示范区全力以赴优化科创生态,打造全市创新“策源地”与人才“引力场”。截至目前,12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在白龟湖科创新城落地生根,以尧山实验室、河南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三驾马车”的创新矩阵,正引领示范区成为豫中南地区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示范区以超常规举措构建人才政策体系,形成强大“引力场”。

尧山实验室汇聚4名院士领衔的200余人科研“天团”,在第三代半导体、先进碳基材料等前沿领域攻坚克难,斩获钠离子电池、肿瘤靶向治疗等一批突破性成果。河南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朱美芳院士团队等高端力量,建成全国首家尼龙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安全开采、绿色转化领域勇挑国家级项目重担,斩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与此同时,跃薪智能、纳芯微电子等企业积极与河南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平顶山学院开展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耦合、同频共振。

“十四五”期间,示范区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综合性众创空间1家。通过持续深化对智慧矿山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载体的跟踪服务,示范区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稳定在24家,高新技术企业从7家增至12家,真实生物、平高通用跻身省级创新龙头企业行列;专利申请量从415件跃升至626件,授权量实现翻倍,万人专利拥有量从31.44件增至48.83件,创新实力实现质的飞跃。

产业升级

从“集群集聚”到“未来引领”,塑强现代产业体系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更是产业升级的“硬支撑”。为助力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高质量运营,示范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推动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在科技创新催化下,白龟湖畔的科创走廊串联起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与智慧科技三大产业集群,成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脊梁”。

立足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示范区正全力推动主导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跃升,逐步构建起“龙头引领、链群互动”的发展格局。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以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聚集了跃薪智能、平高电气、平高通用等龙头企业。跃薪智能研发出“国内首座无人采矿5G应用成果”,通过5G通信、北斗导航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矿山开采全流程无人化作业,成为传统装备制造向“智造”转型的标杆。平高通用生产车间申报为省级智能车间,产品能耗下降10%,生产效率提升15%;平高电气储能容量、功率双居国内榜首,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增至500万千瓦。

生物医药产业以“创新”为破局关键,真实生物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深耕艾滋病、肿瘤等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研发,其自主研发的全口服多靶点、长效每周一次艾滋病治疗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可显著降低耐药风险;新型恶性肿瘤靶向(创新)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获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

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示范区紧密围绕我市“7群12链”强链固群战略,持续优化项目储备结构,建立产业链项目动态补充机制。通过深化与河南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尧山实验室的合作,推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高电气、真实生物、跃薪智能等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布局,逐步破解“龙头强、配套弱”的产业发展难题,着力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

如今的示范区,正以集群化、创新型的产业生态,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生态文旅

从“湖城相融”到“城乡共兴”,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共享美好成果。在聚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同时,示范区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深度融合,让白龟湖畔的生态美景与丰富文旅活动交相辉映,为市民与游客打造了宜居宜游的“诗与远方”。

今年以来,示范区以白龟湖为核心纽带,整合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环湖观光带、透绿露水休闲带等优质资源,锚定“生态筑基、文旅赋能、城乡联动”战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构建“亲水休闲、文化体验、城乡互融”的休闲经济生态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打造具有平顶山特色的文旅品牌矩阵。“汝瓷集”陶瓷青创市集、市民广场音乐喷泉、白龟湖畔·草坪音乐会、平顶山博物馆奇妙夜等活动,已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新标配”。

其中,白龟湖畔·草坪音乐会从“快闪活动”升级为夏日常态化品牌,建立“每周有活动、每月有专场”机制,通过专场演出、大型融合活动,让音乐与汝瓷、说唱、戏曲等文化元素碰撞出绚丽火花,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非遗美食节、啤酒节、消夏购物节等活动接连上演,构建起山水联动、文景联动、文旅融合的消费新格局。

在推动城市文旅繁荣的同时,示范区以生态文旅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打造“水韵西滍”“山韵叶营”等乡村品牌、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将生态美景、文化底蕴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实现了“城乡共兴”的美好愿景。

生态是示范区的“底色”,更是发展的“底气”。该区利用采煤沉降区生态修复土地,布局创智谷、平发文旅综合中心等项目,推动生态资源与科创、康养、休闲产业深度融合。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创新馆研学体验区打造科技商业综合体。以“湖城一体”为抓手,科创新城正成为近悦远来的“城市会客厅”与“生态科创示范区”。

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更让发展的温度直抵人心。示范区同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平顶山一中新校区、老年大学等项目加快实施;公共实训基地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等“五位一体”服务,每年可服务两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持续扩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回望“十四五”,示范区以白龟湖科创新城为核心,加速构建“一湖映城、双核驱动、三带联动”的发展格局,其崛起之路正是平顶山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从科创平台搭建到产业体系重构,从生态治理到民生改善,示范区以湖为媒,实现了创新、产业、生态、文旅的全链条融合。

展望“十五五”,示范区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使命感,持续提升科创能级、加快项目建设、优化服务配套,推动白龟湖科创新城早出成效、快展形象、勇创亮点,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示范区新篇章。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