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山东城市观察 | 枣庄的“锂”想:资源枯竭型城市何以突围?

时间:2025年10月22日 12:41

文 | 周涛

10月22日,以“新能源·新动力·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枣庄正式启幕。

这场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行业盛会,汇聚了300余位国际机构代表、院士专家及产业链头部企业高管,共探固态电池、超充技术、储能应用等行业前沿议题。

这已是枣庄连续三年举办“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一众头部企业齐聚一堂,搭建起“政 产 学 研 用”协同平台,不断为全球新能源技术攻坚与生态协同注入新动能。

当枣庄又一次站在国际的舞台,一座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突围,娓娓道来。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为何是枣庄

枣庄坐落于位居京沪廊道中点,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沟通华北和华东、沿海与中原的黄金要道。

曾经的枣庄,因煤而兴,与煤炭相关的产业一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但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传统能源产业面临挑战,单纯依靠传统工业枣庄将难以为继。

如今的枣庄,正以“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的新定位重返舞台中央。

截至2024年底,枣庄新能源上下游企业已发展到278家。其中,锂电企业发展至128家,年产能实现正极材料21万吨、负极材料4万吨、电解液22万吨、隔膜21.45亿平方米、电芯和PACK50GWh、拆解5.5万吨。

枣庄的新能源产业布局最早可追溯至2003年,是全国最早发展锂电产业的城市之一,成功培育出了全国首家磷酸铁锂电池出口企业“海霸能源”和首个登陆央视的锂电自行车本土品牌“舜意电动车”。

依托煤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基础,枣庄精准切入新能源电池材料与装备制造赛道——化工企业转型提炼电解液溶剂,矿山装备厂研发防爆锂电池设备。

及至2021年,枣庄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把锂电作为城市转型的重点产业来培育,提出建设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的奋斗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精工电子的经历。彼时,锂电池尚属冷门领域,本土企业山东精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濒临破产,枣庄政府及时指导政府基金注资挽救。多年后,这根“独苗”成为枣庄锂电产业的“星星之火”,该公司锂电池产品占据国外高尔夫球车80%以上的份额。

枣庄的转型并非一拥而上,而是通过科学规划,构建起以枣庄高新区为产业核心区,滕州台儿庄为增长极,薛城山亭市中峄城为协同发展区的“1+2+4”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格局,让枣庄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找到了差异化优势。

枣庄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检测检验、终端应用和拆解回收的全产业链日益壮大。2025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认定枣庄市为“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标志着枣庄市又增加了一个“国”字头的崭新城市名片,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不止于“集聚”

在枣庄高新区锂电产业园,从欣旺达电池生产线开车15分钟,即可串联起科达利电池壳、亿恩科天润电解液、天瀚新能源电池电芯生产线……这不是规划图上的想象,而是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现实图景。

当前,福建宁德、四川宜宾、江苏常州、湖南长沙等地加快布局锂电产业,产业竞争日益加剧。为此,枣庄立足于产业空间布局,依托当地产业基础,集中各类资源要素,制定完善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通过多元谋划布局各类新能源电池产业,进一步聚链成群提升产业竞争力。

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精准赋能。当地创新构建“链长+链主+联盟+基金”机制,并推出《枣庄市“6+3”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工作方案》《枣庄市新能源及锂电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实施方案》等文件,由市、区两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链长”,推进事项顶格协调、提级办理。

政策红利下,龙头企业的“头雁效应”持续放大。山东欣旺达动力电池项目一期16GWh产线建成投产,二期24GWh产线加快推进,打造欣旺达在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依靠“头雁效应”,枣庄吸引了科达利等8个上下游配套项目落地并建成投产。

其中,山东极电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15万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产线已正式建成投产;山东科达利结构件产能5678万套,是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电池头部企业的优质供应商。

除此之外,枣庄不断加码,以真金白银扶持锂电产业、真情实意招引龙头企业。

2023年,枣庄出台了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为当地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为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供需对接关系,枣庄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及锂电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打通“供应链”。

另外,枣庄还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锂电产业工会、创建180余个新能源电池领域创新平台……种种举措,只为帮助枣庄新能源电池企业无忧发展。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产业园就是生态圈”,在枣庄,企业不是一个个孤岛,而是在“共赢链”内抱团发展、共同进步。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实干绘新篇

产业生态的完善,让枣庄成为龙头企业布局的“优选地”。就在10月份,理想汽车与中创新航两大项目的落地,进一步补全了枣庄新能源产业链拼图。

10月13日,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合资成立的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注册资本3亿元,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立国,企业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枣庄高新区,计划2026年量产自研电池。双方早在2017年即开始合作,此次合资将强化理想供应链自主权,并借助枣庄锂电集群降本增效。

一天后,10月14日,中创新航与枣庄签署基地项目协议,将其山东首个重大布局落子于此。签约仪式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静瑜盛赞到:“枣庄区位优越、产业基础扎实、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围绕打造‘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着力提升锂电新能源产业本地配套能力,持续增强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个龙头项目就是一个增长点,一个龙头企业形成一个增长极。理想和中创新航两大龙头项目的落地,不仅带来近百亿元的投资规模,更将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拉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枣庄的实践证明,只有密切关注头部企业,才能在招引百亿级项目、打造区域总部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最大限度拉高产业发展上限。要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加快产业集聚。

而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的举办,更让枣庄的城市价值进一步放大。

一方面,大会吸引全国头部企业与科研机构集聚,强化了“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的品牌影响力,为后续招引项目、对接技术资源打开空间;另一方面,技术研讨与供需对接将推动枣庄企业接轨行业前沿,加速钙钛矿、氢能、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赛道布局,助力其从“锂电名城”向“新能源产业高地”跨越。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从“因煤而兴”到“因锂而变”,从GDP依赖煤炭资源到非煤产业占比超80%,枣庄让人直观感受到“黑色能源”向“绿色动力”的转变。

正如大会主题“新未来”所寓意的,枣庄的探索印证了城市转型不仅是产业更替——当发展方向从煤炭转向新能源电池,一座城市的轨迹亦随之焕新。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枣庄在新能源领域的地位,为更多转型中的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