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民航网)
转自:中国民航网
继去年首次“干支通、全网联”中转便利化相关团体标准获评北京高质量团体标准后,近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国内通程航班服务第1部分:标识》(T/CATAGS 81.1-2024)团体标准再获北京市肯定,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2025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上,获评2025年高质量团体标准。同时,该标准还被纳入2025年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标准补助资金项目名单,该团标及其支持的中国民航“干支通、全网联”国内通程航班服务被收入典型案例集,在当日活动中发布。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团标再次获评高质量团体标准《国内通程航班服务第1部分:标识》(以下简称“标识”)是在民航局运输司的指导下,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中国民用航空局清算中心及多家航司、机场、服务保障机构共同编制的。该标准以统一标识为切入点,首次提出了国内通程航班线上销售与线下引导的相关标识,并明确了设置原则、通用要求、标识构成、标识展示等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国内通程航班信息告知与服务标准,为进一步加强国内通程航班在旅客端的宣传推广、提升出行体验提供了有力支撑,助力“人享其行”。

2025北京市高质量团体标准案例集(本文图片均由中国航协提供)
该标准为中国民航“国内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配套标准。在民航局运输司指导下,清算中心会同中国航信联合建立了跨主体技术协同平台,构建起民航地区管理局、航空企业、信息保障单位等跨主体协同机制,打通航空公司、机场等多方运行保障环节,支撑资源动态调度,实现旅客服务技术迭代,形成“标准制定—落地跟踪—效果评估”的完整闭环。今年初以来,国内通程航班线上线下标识已在18家航空公司、163家机场、6家航空销售网络平台落地。各方基于共同的国内通程航班标识和规范开展合作、协同发力,为产业协同筑牢根基。《标识》发布以来,国内通程航班业务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5年前三季度新增国内通程航班备案数量达6.89万组,月均通程航班执行量、旅客量和行李运输量分别为7.22万班、23.32万人和12.15万件,同比分别增长1.99倍、1.67倍和1.74倍;新增城市对3433组;累计通达机场220个,覆盖国内运输机场总量的83%。《标识》通过完善国内通程航班服务体系,促进了交通不便等地区与外界的联系,释放了三四线城市旅客出行潜在需求;持续改善民航服务品质与合作模式,支持企业构建“中转+”生态圈,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与区域协同,为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共批准立项团体标准160项,已发布通用航空、航空油料、航空客货运输销售代理、民航结算、航空食品、民航客货运输信息化、旅客服务、客舱乘务、机务维修等9个领域团体标准110项,其中5项转化为行业标准。其中,“干支通、全网联”相关标准连续两年获评北京高质量团体标准,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民航报 记者许晓泓)(编辑:许浩存 校对:李佳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