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温江高新区 生物医药高地加速崛起 创新沃土孕育千亿产业集群
扎实推动“立园满园” 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未来食品产业园。

远大核药全球研发及生产基地。
成都医学城三医智造中心一期。近期,成都温江高新区两家超千亿市值的“镇园之宝”迎来好消息:科伦博泰又一核心ADC药物博度曲妥珠单抗获批上市,构建起拥有4款上市药物的商业化矩阵;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的战略合作触发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是创新药出海交易中单个ADC资产首笔最大里程碑付款……
2024年10月,成都市召开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立园满园”号角。一年来,成都温江高新区围绕医药健康、绿色食品、高端装备、信息通信等主导产业,以专业化、特色化、精准化服务构筑优越产业生态,常态化开展“进解优促”工作,“四度营城”优化一流营商环境,努力推动“特色立园”“企业满园”,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2024年以来,成都温江高新区共有6款1类创新药和2款生物类似药接连获批上市。2025年新签约引进五粮液集团高端数控机床中试基地/产业化项目、厦门金鹭等重大产业化项目22个,百利天恒、蓝海智能、西电中特等7个在地企业新增投资;新开工娃哈哈、聚创、锦丰等19个项目;竣工瑞岩二期、深国际、国泰真空等7个项目……2025年1-9月,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3%,经济活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底色愈发鲜明。
特色立园
“双子星”闪耀全球
生物医药产业筑牢区域增长极
“特色立园”是成都市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旨在通过精准定位、特色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成都温江高新区(成都医学城)紧扣医疗健康产业“技术密集、专业导向”的特点,完善产业链条,强化临床协同,优化政务服务,营造适合高成长型企业发展的优质生态环境。
园区在生物医药多个分支领域表现亮眼,ADC(抗体偶联药物)赛道全球知名、RDC(放射性偶联药物)赛道全国率先布局、CXO(药物研发生产外包服务)赛道西部领先,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生物医药)、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生物技术药)。
科伦博泰和百利天恒正是成都温江高新区培育的镇园之宝。2025年,两家企业均在其产业道路上飞速发展。
科伦博泰:
商业化矩阵已有4款上市药物
当地时间10月17日,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在德国柏林开幕。成都创新药“双子星”科伦博泰和百利天恒,联袂亮相这一肿瘤学盛事,分别报告了其核心创新ADC药物最新研发进展,其重磅研究成果持续获全球关注。
科伦博泰核心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自2024年11月获批上市以来,销售势头一路走高。据科伦博泰2025年中报显示,上半年芦康沙妥珠单抗的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为公司的商业化元年开了个好头。
今年10月获批上市的另一重磅药物博度曲妥珠单抗,在用于二线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一项头对头III期临床研究中,疗效显著优于跨国药企罗氏的T-DM1。其获批上市将成为科伦博泰新的业绩爆发点,和芦康沙妥珠单抗共同成为科伦博泰“双子星”产品。目前,科伦博泰成功构建起拥有4款上市产品的商业化矩阵,且多款创新药都已进入包括惠蓉保在内的全国多地惠民保。
百利天恒:
核心双抗ADC申报上市获优先审评
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双抗ADC药物iza-bren,是全球目前唯一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双抗ADC,在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100%。意味着“所有患者应答”,所有患者的病灶均明显缩小,显示了其克服肿瘤异质性的强大能力。百利天恒已向CDE递交了iza-bren的上市申请,2025年9月5日被CDE正式纳入优先审评。9月18日,百利天恒完成A股定增计划,成功募集资金总额37.64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
而此前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BMS)以84亿美元的“天价”,就iza-bren项目达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共同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继2024年3月收到8亿美元首付款后,百利天恒的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近期将再次收到BMS支付的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这不仅是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项目中单个ADC资产获得的首笔最大金额里程碑付款,也证明了百利天恒—BMS合作进展顺利远超预期。
远大医药:
核药全球研发及生产基地试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跨国药企快速涌入RDC(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市场之际,成都温江高新区已经因为提早谋篇布局而跑在全国前列。今年6月,随着远大医药集团在成都温江投资建设的核药全球研发及生产基地实现试运营,温江高新区在RDC赛道又添一枚重磅选手。目前,园区已贯通同位素供给—核药研发—GLP/GCP—生产—应用全链条体系,聚集通瑞生物、远大医药等3个放药甲级环评场所产业化项目,在研RDC管线44条,12条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截至目前,成都温江高新区已聚集科伦博泰、百利天恒等650余家医药健康企业;园区龙头生物医药企业海外授权交易超220亿美元,接续刷新出海纪录;累计获批上市6款创新药、2款生物类似药、55款三类医疗器械;在研药械品种1733个,其中创新药223个、79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企业满园
补齐关键产业链条
聚链成群加速重大项目建设
温江高新区重点发展医药健康、绿色食品、高端装备3大主导产业,信息通信、印务轻纺、数字经济3个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聚链成群,推动“企业满园”。
今年1-9月,新签约引进厦门金鹭、五粮液等重大产业化项目22个。新开工娃哈哈、聚创、锦丰等19个项目,竣工瑞岩二期、深国际、国泰真空等7个项目。国际科创社区等工业载体引入思创激光、蓉城巷子等项目23个,去化面积8.6万平方米。同时,盘活低效工业用地708亩。眼下,园区有20多个项目正火力全开建设中。
五粮液:
“链主”牵引 做大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在五粮液集团高端数控机床中试基地/产业化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人员忙碌。“工程分为改建和新建两个标段,一边是对多栋已有建筑进行加固及升级改造施工,一边正在对新建标段进行场平、临时道路等施工。”项目现场负责人张强介绍道,目前工地共有300多名工人,施工方科学制定施工计划,紧盯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按时按质推进工程进展。
据了解,五粮液集团高端数控机床中试基地/产业化项目总投资30亿元,项目以实现国家重点领域关键零件加工的高端数控机床自主可控、四川省战略大后方建设为总目标,未来有望发挥“链主”作用,吸附上下游左右岸企业,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发展。
九州通:
强化医药流通产业实力
四川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已扎根温江发展15年,今年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50亿元。二期智慧分拣中心总建筑面积47608平方米,将配置自动分拣输送线、AGV货到人分拣穿梭车及系统等现代医药物流设施设备。待明年5月竣工投产后,将进一步强化九州通在西南片区供应链核心节点地位,为温江区与九州通的下一步合作、建设西部医药供应链体系等七大业务板块项目奠定基础。
东方妍美:
助力园区打造医美产业高地
东方妍美(成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基地项目将建5条现代化生产线,有3条微球材料产线及2条高分子产线,主要生产植入用原料及其微球制品、ECM类生物材料,以及由上述材料合成的医美产品。待2026年建成投运后,将助力园区打造医美产业高地。
圣恩、娃哈哈:
进一步壮大绿色食品产业
圣恩股份复合调味料工厂项目是圣恩在温江投资建设的第三个工厂,将新增7万余吨复合调味品产能,2026年5月投产后预计增加年产值15亿元。娃哈哈追加投资建设的精制饮品生产基地项目将引进国际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从选址到顺利开工仅用时6个月。两项目明年投产后,将进一步壮大温江绿色食品产业。
晶测芯材:
以关键环节吸引精密光学产业聚集
10月16日,晶测芯材精密光学测试仪器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动工,投资方苏州晶测芯材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突破半导体前道晶圆无损检测技术的企业,项目的落地将补齐温江精密光学产业中的“检测”环节,有力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
精密光学作为温江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赛道,现已集聚科智光电、思创激光、国泰真空、国科天成等上下游企业和电子科大等科研院所,正集中优势资源深耕光学元器件、精密仪器等核心领域,全力打造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精密光学创新高地。
当前,温江区正开展2025年抓项目促投资百日攻坚行动,全力以赴冲刺四季度。10月新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26.74亿元,涵盖绿色食品、新型显示、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进解优促
“园局”“园镇”融合
精准服务助力企业茁壮成长
“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是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推进“立园满园”的重要抓手。温江梳理全区2400余家重点企业清单,优化“区领导、部门、园区、镇街”四级联动服务架构,整合各类企业服务力量,推进“园局”“园镇”融合,助力企业解决证照办理、要素保障和市场开拓等难题,深化“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以“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精准服务推动企业茁壮成长、园区高质量发展。
解决问题1 验收提速促项目增效
9月18日,位于成都温江高新区的海尔生物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新基地投入试生产,这一时间跟预期相比至少提前2个月,对于这家此前一直租赁厂房的企业来说,仅厂房租赁费用就节省了上百万元。
“我们在‘进解优促’工作中了解到,企业都希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产。”温江区发改局(区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速推进“立园满园”,温江区聚焦工业和物流项目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和升规入库关键节点,全面实施项目全流程管理服务改革,促进项目实现土地摘牌“交地立交证、拿地立开工”,工程竣工“预验立试产、终验立上规”的“四立”工作目标,从而推动项目建设全周期提速。
温江区以海尔生物项目为试点,打破了原有并联验收的固有模式,探索消防单项正式验收通道。在项目完成消防正式验收后便允许设备进场及安装调试,使得项目后续收尾工程与设备安装调试环节高度重合。此后各部门又联合开展“预验”,9月18日“预验”通过后企业就能开展试生产,此时距离正式验收通过至少还有两个多月时间。一套“组合拳”下来,推动了企业提前投产达效。
成都国泰真空设备有限公司也同样感受到全流程的高效服务,在温江新建的基地于2024年3月签约,9月开工,12月封顶,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封顶”,并于2025年9月10日正式投产。
解决问题2 迎峰度夏保障供电
稳定可靠的要素保障是企业安心生产、加速发展的基石。今年,为保障企业顺利迎峰度夏,温江区经信局和温江高新区协同联动,对顶津、科伦、统一、海思科等园区100强重点企业提前摸排,预测今年夏季区内电网最大负荷需求将达97-100万千瓦,存在2-5万千瓦电力缺口。
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和电网高负荷挑战,基于重点企业生产排产计划和电力需求,组团谋划制定《温江区2025年度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方案》,明确加强应急电源调度、动态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等工作措施,多渠道租用和对上争取1.96万千瓦的应急发电车,开展顶峰保电,维持企业关键工序正常运转。今年以来,温江区电网6次刷新历史极值,最高峰值达96.94万千瓦,未发生一次拉闸限电情况,助企业稳产增产。
解决问题3 置换环保指标助推项目落地
环保总量指标是制约重大项目落地的“卡脖子”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温江高新区联动区生态环境局积极协调、主动探索,创新运用环境要素跨区域调剂置换机制,促成60吨氮氧化物指标由青白江流向温江,实现全省首例大气污染物总量指标跨区域流动,精准保障成都西电中特大型特种变电站产线、四川海思科制药新建锅炉、锦丰纸业技改及百利药业创新抗体类药物商业化项目等总投资超30亿元的重点项目落地,有效解决企业发展燃眉之急,加速将企业增资扩产意愿转化为区域发展强劲动力。
解决问题4 “五进”供需对接助企业拓市场
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温江高新区分类实施药械产品进医院、建筑材料进工地、服装定制进单位、印务包装进企业、食品饮料进消费场景“五进”专项行动,2025年1-10月,共开展“五进”供需对接活动46余场,促进168家企业达成96项合作,金额约2.68亿元。
解决问题5 提前辅导助企业顺利“取证”上市
为提升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时效性,温江向省药监局沟通争取,在成都医学城挂牌设立了省食品药品审查评价及安全监测中心成都医学城分中心,分中心人员在企业进行产品申报前提前介入,开展上门辅导,助力企业顺利“取证”上市。运行以来,医疗器械企业获得注册证的时间缩短至平均6个月;企业取得技术审评、产品检验检测报告时效提高50%。
企业说
优良产业生态
让这片“产业森林”枝繁叶茂
优良的产业生态就如同强磁场,吸引着外地企业入驻的同时,扎根多年的在地企业也不断追加投资,让温江高新区这片“产业森林”更加枝繁叶茂。
“如果没有如此高效的服务,新厂房今年内肯定开不了工,建成的时间就更晚了。”成都西电中特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亮表示。公司从西安迁往成都温江后,又决定追加投资1.5亿元建设西电智慧电气产业园一期项目。在“全程代办”“双承诺制”的帮助下,项目开工提前了半年时间。
优良的生态也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去年以来,在我们两度面临困难时,是温江区及时伸出了援手。”四川川消消防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运营总监袁沙军内心充满感激,他说,一是协调附近场地,解决企业在接到大批量订单时需要停放产品的问题;二是为企业找到专业测试跑道,解决新款机场专用消防车性能测试问题。2025年1月,该新产品顺利上市,目前已完成2亿元订单。
“厚实的产业基础,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圣恩18年来坚持扎根温江发展的最大原因。”圣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俊松说。的确,好的产业生态就如同阳光雨露,能让企业从一颗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在温江区这片沃土上,必将成长起更加繁茂的“产业森林”。
李娟/文 张志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