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新津 从一场供需对接会讲起的“立园满园”故事
创新深化“进解优促”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川成都新津经开区。
全省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邓双独立储能电站。只因为在新津承接了一个储能项目,就要投资3亿元把西南总部基地建在这里——这家企业的决策是否太过冲动?来自江苏的安之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新津推进西南总部基地建设,同时手头一个个储能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现实代替企业回答了这个问题:不是冲动,而是在这里找到了产业沃土。
事情还得从一场供需对接会说起。新津区在“进解优促”工作中针对企业开拓市场难题打造了“新质引领·津企链动”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去年一场以新能源供应链为主题的供需对接会请来了29家新津企业和26家外地企业,目的是解决本地企业的储能需求,同时推动上下游协作,擦出产业联动的火花。
对接会上,有着储能需求的新津企业方鑫冷轧薄板有限公司和储能设备供应商——江苏安之孚、新津众信通用走到一起,三方开始谋划为方鑫冷轧量身定制储能系统。在“成都方鑫5MW/10MWh用户侧储能项目”推进过程中,安之孚借机了解到西南地区储能产业现状及前景,这家江苏企业萌生了建设西南总部基地、把生意从沿海做到内地的想法。随着接触加深,安之孚也对新津的产业生态、营商环境有了真实感知,最终决定扎根于此,从一个单纯的承接工程的“过客”变成新津经济社会建设的一分子。2025年3月,安之孚西南总部基地签约落地新津。
一场供需对接会,既撮合了企业,又引来了项目,扎实推动“立园满园”。三个月后的2025年6月,全省首个全产业链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方鑫冷轧5MW/10MWh分布式储能电站正式并网运行,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此时,安之孚西南总部基地也顺利筹备,即将开工建设,成为“新津造新津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中的重要一环。
供需对接
助“新津造”卖全国销全球
像这样的供需对接活动,新津区自2024年7月起已累计举办61场,促成企业签约订单金额60.8亿元,“新质引领·津企链动”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品牌日渐响亮。
今年9月,中粮生化(成都)有限公司在新津新建的年产15万吨淀粉糖二期项目正式投产,其总产能达到27万吨,不止翻了一番。面对不断增长的订单,中粮生化(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含想起了今年4月新津专门为其举行的链主专场供需对接活动。当时,针对中粮生化新一代糖浆3.0系列产品销售需求,新津区组织霸王茶姬、华润怡宝等19家供应链企业,TAO、OKEANOS等成都24家酒吧到企业实地参观,现场签署糖浆产品采购协议,金额达1.7亿元。
在轨道交通行业,新津同样组织行业协会、目标企业上门“验货”,促成中德铝业与双建路桥、新筑交科等企业合作,签约订单上千万元,取得铁路产品认证(CRCC)证书,开发新型路桥产品,实现从门窗型材到路桥构件的跨界转型发展。新津还对接市民营经济中心,邀请四川路桥等企业开展轨道交通专场对接会,推动双建路桥、中铁五局等6家上下游企业签约订单10.5亿元,产品供应网络辐射多省市。
为保证精准对接,新津经开区与区经信局对企业精准画像,充分收集企业原料、设备、零部件、建材、包装、服务6方面的供需信息,再进行线上线下精准匹配,为企业找到潜在的合作伙伴。2025年6月,在“新津造”产品拓展欧洲市场专场活动上,欧洲中小企业联合会与希望食品、沈师傅、济通智装、大通路桥、事丰医疗等新津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目前,德国最大的贸易商已向我们提出产品研发需求,公司正全力推进研发并准备样品,我们的鸡蛋干将走进欧洲市场。”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小强说。
智改数转
全程辅导破解“三不”难题
当前,新津制造业正全面开展数字化转型。在今年10月公布的2025年度成都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名单中,新津“2+4”企业上榜,涵盖绿色食品、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其中,中粮(成都)粮油、天加环境设备申报的智能工厂获市级认定;大通路桥、邦得科技、友一包装、纳爱斯4家企业申报的数字化车间获市级认定。
“在智能工厂建设中,新津区经信局对我们进行了全程辅导,量身定制‘智改数转’方案。”中粮(成都)粮油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通过智能工厂的创建,生产效率提高16.78%、单位产品成本降低11.88%、产品不良率降低55.91%。
针对传统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三不”难题,新津区组建“智改数转”专班,长期开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培训活动,为企业提供免费智能制造诊断咨询,量身定制“智改数转”中长期规划。特别是针对企业投入成本顾虑,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智改数转”资金项目,制定更新“民营经济十八条”“工业强区攻坚”等区级普惠政策。截至目前,兑现“智改数转”资金超3000万元,每年新增上云企业200余家、“智改数转”项目100余个。
能源保障
迎峰度夏“不停一分 不拉一户”
今年夏天,新津区最高用电负荷达52.66万千瓦历史极值,同比增长21%。新津区从提前布局的精准调控到多源协同的系统保障,再到快速响应的精细服务,以“满格电力”为企业生产续航,迎峰度夏期间实现“不停一分、不拉一户”。
在夏天来临前,新津区抢抓工程进度,顺利完成110千伏徐黄一、二线新建、220千伏邓双变电站主变扩建、110千伏新津变电站10千伏出线间隔扩建等一系列电网建设工程,有效提升全区电网安全承载能力。同时,对企业用电需求提前摸排、科学分析、精准预测今夏全区负荷需求及供需缺口,确定省、市、区级重点保供清单,进行分级分类管控。
“光储协同”顶峰保电是新津区一大特色亮点。今年以来,四川省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邓双独立储能电站投用、全省首个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投用、全省首套10千伏电网侧储能试点项目并网运行……新津建成全省首个涵盖110千伏—10千伏—0.4千伏储能全要素示范应用场景,形成“光储协同”顶峰、分时电价“引导移峰”的保供组合拳。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投用光伏项目108个、储能项目10个(含电网侧储能)。
深化“进解优促”
创新探索提升服务质效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摇篮”,新津一直有着“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在深化“进解优促”工作中,还开展了诸多创新探索——
全市率先推动“政策找企业”,通过数据赋能提升政策兑现效率与覆盖面。上线以来已兑现“免申即享”“易申快享”资金超2亿元,惠及经营主体400余家。这一做法受到省市相关部门肯定并在全省范围推广。
转变监管理念,告别“多头重复检查”,创新建立“黑白灰”综合监管机制,联合多部门对257家规上企业开展联合认定,最终确定31家企业为本年度跨部门监管对象,最大限度减少非必要现场监管,让合规经营企业安心发展。截至目前已对13家企业开展综合监管,检查频次降低80%,企业满意度达100%,真正实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
今年1—9月,新津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同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新津区正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企业质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李娟/文 新津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