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邛崃经开区 “一区三园”解锁产业融合新路径 奋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环境优美的邛崃经开区。
邛崃经开区绿色健康产业园。清晨的羊安新城科创中心观景台,薄雾渐散间,璞泰来生产车间的自动化流水线已开始运转,满载锂电池材料的货车有序驶出;泉水湖畔,产业工人在湿地公园晨练后奔赴岗位,远处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邛崃产教园整装待发……一幕幕活力满满的场景,正在四川邛崃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邛崃经开区)生动上演。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的天然集聚地。去年10月以来,成都发力优化构建“3个国家级+22个省级+N个市级”的产业园区体系,一年来,加快园区建设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立园满园”行动在全市上下走深走实。
作为成都产业布局的重要节点,邛崃市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在成都市“立园满园”行动的引导下,对经开区空间布局、产业定位进行优化重塑,创新构建“一区三园”发展模式——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成都绿色健康产业园、成都酒业产业园协同发力,推动邛崃经开区从单一园区向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新城跨越,成为成都西部产业承载的重要增长极。
2025年前三季度,邛崃经开区交出亮眼答卷: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95.5亿元,同比增长4.1%,累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2%;新引进项目19个,协议总投资达171.58亿元。
集群发力:三大产业撑起发展“硬脊梁”
产业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命脉,邛崃经开区“一区三园”的布局,并非简单的空间划分,而是基于产业协同、资源互补的科学规划。
其中,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作为成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的核心承载地,以上海璞泰来、融捷锂业为链主,园区集聚了泓力新能源、爱敏特等锂电企业,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生态——成都唯一一个在锂电正极、负极、隔膜三大主材及设备领域均有布局并实现规模化产出的园区。
在四川卓勤新材料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全负荷运转,作为成都2024年度新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卓勤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将进一步扩能升级。此外,园区内璞泰来旗下紫宸负极和石墨一体化生产项目启动试产,全部达产后将形成28万吨负极材料年产能,成为全球规模领先的生产基地之一。
全链条优势加速企业集聚,泓力新能源从签约到投产仅用86天,总经理黄凯坦言:“好环境让我们主动邀约上下游伙伴落户。”2025年前三季度,该产业园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约179亿元,同比增长10.4%,占邛崃经开区规上企业总产值60.6%,入选成都市绿色低碳重点园区,以园区为承载的邛崃市新能源电池材料及设备更获评2024年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与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相呼应,成都绿色健康产业园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四川省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深厚积淀,走出了一条稳健升级的发展路径。园区精准定位“高品质、智能化”方向,成功吸引伊利、达能、天银制药、威高等龙头企业落户,形成食品加工与生物医药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
在伊利邛崃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程溯源;邛崃天银制药有限公司则拥有银杏蜜环口服液、雪莲虫草合剂等57个药品批准文号的产品,20多个产品获专利。如今的成都绿色健康产业园已形成覆盖乳制品、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的产业体系,在为区域居民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更带动了就业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成为邛崃经开区产业多元化的重要支撑。
成都酒业产业园作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核心承载地,在《成都市邛崃区域酒类产业发展促进办法》的加持下,迎来了特色化发展的新契机。
围绕邛酒产业,成都市从技术研发、品牌培育、市场拓展到文旅融合等多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传统酒企转型升级、创新业态融合。在此背景下,成都酒业产业园打破传统酿造边界,推动酒产业与文旅、潮饮业态深度融合。
巴克斯集团打造的崃州蒸馏厂体验中心,成为中国首个威士忌旅游体验中心;依托天府潮饮园,成都酒业产业园成功创建“四川省低度酒特色产区”,扛起“中国首个低度潮饮酒产区”旗帜。同时,园区还推动传统白酒企业借助政策红利,通过智能化酿造设备提升品质稳定性,开发文创酒、定制酒等新产品,如今已形成“传统白酒+特色威士忌+低度潮饮”的多元业态,让邛酒这一传统品牌焕发新活力,成为邛崃经开区特色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产城融合:配套升级筑牢承载“大底盘”
如果说产业是园区的“灵魂”,那么完善的配套设施就是支撑园区运转的“骨架”。“优质的配套不仅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更能增强企业与人才的归属感。”邛崃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从交通、产业、生活及特色配套多维度发力,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在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上,邛崃经开区凭借优越区位,构建起“四轨四高六快”对外交通网络,距成都市区37公里、天府新区28公里、双流国际机场30公里,天邛高速、成新蒲快速路等贯通全域,实现与成都主城区及周边区域的快速联通;园内,羊纵一线等4条道路完成整治提升,斜江河河滨西路等4条道路加快建设,“六纵四横” 主干路网持续完善,让园区内部通行更加便捷。能源保障同样坚实,固驿500kV变电站、高埂220kV变电站建成投用,为企业生产提供稳定电力;供水、燃气等管网同步延伸,满足园区发展需求。此外,园区还首创高端人才异地通勤服务,开通“人才专车”,切实解决人才出行难题。
产业配套与生活配套的同步升级,则是园区践行“产城融合”理念的关键举措。产业端,羊安新城进口保税仓提档升级,标准化厂房三期完工,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仓储与生产空间;羊安现代物流园区、特勤消防站加速建设,从物流运输到安全保障,构建起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生活端,园区围绕“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在2111亩泉水湖湿地公园旁,人才公寓、温德姆智慧生态酒店相继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与商务需求;运动秀场、湖畔商业丰富产业人群的休闲生活;邛崃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交院邛崃产教园投入使用,补齐医疗与教育短板,让产城融合从概念逐渐成为现实。
针对园区特色产业,配套设施也实现了精准赋能。为推动酒产业创新发展,邛崃经开区打造酒业梦工厂,结合邛酒品牌特色及复合功能需求,布局主题酒店、特色会展、科创中心、酒街商业四大功能模块,致力于打造集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创新链为一体的酒业生态圈。涵盖邻里中心、酒店及住宅三大功能区的邛崃市人才服务交流中心则将成为园区引才育才的重要载体,该中心将提供300余套人才公寓、204间客房及商业、办公、体育设施,为产业园区融入生活、运动场景,增强人才吸附力,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精准服务:暖心举措激活企业“新活力”
在产业与配套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优质的服务成为园区吸引企业、留住企业的“软实力”。邛崃经开区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政策保障到创新服务,全方位为企业排忧解难,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政策保障作为服务的“基石”,邛崃市发布《邛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从先进制造业项目引进、上下游企业集聚、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为企业提供从落地到发展的全周期政策保障。
在邛崃市政务服务中心羊安分中心,企业可享受“一站式”服务。长宏新能源办事员高会芳办理工商变更时感慨:“以前跑市区多个部门,现在半小时就办完。” 这种高效的政务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中。
创新服务则为企业发展插上了“翅膀”。邛崃经开区搭建成都市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赋能中心、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半导体材料服务站等14个创新平台,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同时,与天府新区构建“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的合作模式,联合举办“科创天府·智汇蓉城”路演、上海投资合作推介会等,帮助企业链接更广阔的市场与创新资源。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难题,邛崃经开区扎实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深入269家企业摸排需求,解决重难点问题76件,办结率92%;面对企业融资难问题,邛崃经开区召开金融赋能交流座谈会,探索银企合作新模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此外,邛崃经开区还推进成甘工业园区建设,深化区域合作,为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这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增强了企业在园区发展的信心与底气,让服务成为驱动园区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助推器”。
从优化重塑构建“一区三园”,到配套升级构筑的坚实根基,再到精准服务激发的企业活力,邛崃经开区正以全方位的发展优势,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未来,随着成都市“立园满园”的持续深化与园区自身的不断完善,邛崃经开区必将在产业建圈强链、产城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成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共生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李柯雨/文 邛崃经开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