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周明丽 通讯员 周 斌
【历史长镜】
第二次夺得“天工鼎”!今年5月23日,在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聚光灯下,南湖区再捧浙江制造业的最高荣誉,继2023年首次问鼎后再度加冕。
这座鼎,见证了“十四五”期间南湖区产业蝶变。5年间,南湖区书写了制造业的跃升答卷,区域现代产业体系惊喜升级,“三大主导产业+两大特色产业+一个未来产业”的产业格局,精准踏浪当今时代最前沿工业力量,产业质量的提升与模式创新更为明晰。
5年间,南湖区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185亿元增至2024年的224.1亿元,工业投资从2020年的47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99亿元,实现翻倍增长,通过持续引进高新技术、培育本土创新力量,南湖区加快攀高向新步伐,铸就了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根基。
【“十四五”足迹】
“1341”→“3221”
主导产业赛道迭代升级,是这5年来南湖区产业攀高向新的最直观体现,从“1341”到“3221”,南湖区奋力构建起与时代同频的产业体系。
5年前,南湖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首,撬动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四大传统产业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随着发展不断深入,迭代为“3221”现代化产业格局,微电子(智能物联)、智能装备、高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的支柱作用愈发凸显,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压舱石”。
行驶在南湖区科技大道上,向西直至余步公路交会处,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就在眼前。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的登高之路,是南湖区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2020年,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完成产值266亿元,入选浙江省第二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5年间,该产业平台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汇聚近400家微电子企业,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迅速崛起,成为行业领军企业。2024年,平台实现了48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并在上海2025半导体投资年会暨IC风云榜颁奖典礼上,荣获“年度最佳集成电路园区奖”,跻身“中国集成电路园区综合实力TOP18”。
这5年,伴随着南湖区“两化”改造的深度推进,区内传统制造产业焕然新生。在“世界冰箱的心脏”加西贝拉,通过智改数转建成“未来工厂”,实现5秒生产一台压缩机、日产15.5万台的行业奇迹,带动160余家省内外供应链企业协同升级。以2024年为例,全区实施“两化”改造项目275项,节约用能4.36万吨标煤,推动传统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整体生产效率提升11%,在全市“两化”赛马激励中得分第一。
同时,区内智能装备产业通过成立特色产业联盟,推动亚特电器、正泰电器等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新材料产业则以东方特钢、德威不锈钢为链主企业,打造特钢新城,百亿级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项目顺利推进,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制图:南湖区传媒中心
5年来,南湖区对未来产业的布局更显战略远见。南湖区与高校共建人工智能现代产业(人才)学院、人工智能数据研究院,引进了科大讯飞、360数字安全、雷鸟光学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在低空经济领域,建设无人机产业园与测试场,引育相关企业,涵盖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这种“主导产业引领、传统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布局”的三维格局,重构了南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诠释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道”。
“制造”→“智造”
今年年初,全省“2024年度工业大市大县挑大梁”典型案例地区名单出炉,南湖区上榜。近5年,南湖区制造业投资年均同比增长超20%,位列嘉兴市前茅,大大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占比极高,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
数字跃升的背后,是一场关于如何以有效投资激活制造业韧性的生动实践。
眼下,位于南湖区新丰镇的振石集团东方特钢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项目正火热推进,巨大的钢结构厂房已显雏形,项目计划今年年底点火投产。该项目总投资达162.9亿元,建成后将实现合金材料国产化替代,将为南湖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重点项目建设忙,成为稳增长、提质效、强动能的关键支撑。5年来,南湖区年均实施制造业项目100多个,敏实集团嘉兴敏华未来汽车产业园、正泰二期、恒敬生物医药产业园、卫星化学新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项目从签约到落地,为南湖制造不断积蓄澎湃动能。从项目准入的严筛细选,到产业链的聚变升级,南湖制造稳进提质引擎轰鸣。
南湖的产业跃迁,还在于创新驱动的硬核发力。截至9月底,全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总数增至33家,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8家,总数列全嘉兴第一;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1家,平均每3家规上企业中就有一家,占比居全市第一。
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赛道上,南湖区绘就了“雁阵齐飞”的生动图景。这些企业中,斯达半导体成为国内唯一进入世界前十的IGBT模块供应商,昱能科技微型逆变器全球市场占有率全球前三,荣泰电工掌握全球近1/3的电池热失控防护云母材料市场份额,国内新能源汽车用云母安全件市占率超90%。
截至目前,南湖区累计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家、省级未来工厂1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8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9家,6家企业列入全市“两化”改造“双示范”企业;累计培育国家级首版次软件1家、省首版次软件5家,数量列全市第一。
五年产业之变,最终沉淀为沉甸甸的发展成果与荣誉认可。除2次捧回“浙江制造天工鼎”外,南湖区稳居全省45个工业大县(市、区)之列,2024年入选浙江省“大市大县挑大梁”典型案例,“以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获评2023年度全省“最佳实践”。在赛迪顾问发布的《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榜单中,南湖区成为嘉兴唯一入选的县(市、区),创新已成为南湖区最鲜明的城市标签。
站在新的时间节点回望,南湖区的五年产业之路,是一场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效益的深刻变革,更是一次从“制造”向“智造”的战略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