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秦建茹 范泽洋) 10月23日,“一路山歌 古韵新声”2025年第七届白洋湾山歌文化演出在姑苏区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礼堂内举行。现场,“古韵新声”山歌基地授牌,“一路山歌 非遗驿站”亮相并发布“非遗进轨交”系列惠民服务清单,“吴歌(白洋湾山歌)传承人培养计划”同步发布。
白洋湾山歌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白洋湾地区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江南农耕文化及水乡文化特色,是白洋湾地区人民千百年来繁衍生息、生产劳作的精神动力和心灵依托。白洋湾街道高度重视山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多元形式激活非遗生命力,不断为其赋予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将山歌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古韵新声”山歌基地将落户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虎丘实验小学校、金筑实验小学校、金阊实验中学校、叶圣陶中学校,并开展“文化进校园”相关活动。未来,辖区5所中小学校将成为山歌传承的重要阵地,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等形式,让非遗在青春校园里扎根生长。
“一路山歌 非遗驿站”位于轨交6号线和8号线交会点“白洋湾公园站”,利用轨交站点“自带流量”的特点,以“声光电协同”“形象IP”等形式,让古老的白洋湾山歌以青春的形象增加“曝光度”,让更多的受众了解白洋湾山歌和地域文化,同时为市民搭建起“家门口”亲近非遗的新平台,使白洋湾山歌融入轨交、融入日常生活,进一步扩大文化影响力。
“从田间地头的传唱,到书本里的文字,再到课堂上的教学,白洋湾山歌正以全新姿态延续生命力……”当天,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音乐学院院长吴磊分享《白洋湾山歌文集》编纂与“白洋湾山歌赏析与模唱”美育课程推进成果。据悉,在“吴歌(白洋湾山歌)传承人培养计划”下,白洋湾街道将和苏州大学合作,整合艺术教育中心、音乐学院、文学院跨学科师资,携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逐步构建“学术理论+艺术实践+文化传承”的教学模式,将通识选修课“白洋湾山歌赏析与模唱”成功立项“苏大课程2025-3I工程”,率先实现非遗系统化进入高校美育课堂。该课程通过吴语文化解析、方言实训、声乐技巧指导与社区采风,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学、唱、悟”三维贯通,助推山歌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逐步形成可复制的“非遗美育元教材”。
当天,虎丘实验小学校孩子们用清亮的童声,唱响由传统山歌《盘答歌》改编的童谣《啥鸟飞来节节高》;苏州城市学院学生带来创新山歌《水袖承韵》;苏州大学学子演绎的《山歌推开运河浪》令人眼前一亮;“山歌数字人”与山歌IP形象同台亮相,让观众看到非遗创新的无限可能。此外,姑苏区文联还牵头开展“交响进校园”活动,让西洋乐器与传统山歌遥相呼应,拓展山歌表达的艺术边界,也为观众带来跨越古今的视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