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张家港保税区泛半导体产业园
佐敦高性能涂料项目投资意向书签约仪式
□ 潘建伟 杨丽媛 周成瑜 徐瑞雅
江海交汇,千帆竞发。长江浩浩奔涌,入海前,在张家港冲荡出最后一道弯,冲出一座深水良港,全国首家内河港型保税区便在此崛起,它就是张家港保税区。自诞生之初,这里便流淌着勇立潮头不畏难的进取基因。
正如弄潮儿从不惧风急浪高,张家港保税区也从不惧一时挑战。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张家港保税区立根破岩,坚守主业,扎下产业“深根”,钻破发展逆境之“岩壁”,以“龙头板块、经济大镇”的使命担当,朝着建设培育沿江一流产业创新集群的目标,一寸寸拔节生长。
翻开新鲜出炉的前三季度成绩单,主要经济指标占张家港市比重稳定在1/4以上,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投资、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居张家港市首位;规上工业产值占比达27.6%,同比再提升0.5个百分点,一组组亮眼数据,正是其敢拼善为、扛起发展重任的生动诠释。
听!港口巨轮鸣笛声穿云直上,产业奋进的鼓点愈加急促。
项目接连落子
9月25日,天齐锂业3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在张家港保税区竣工投产,总投资约18亿元。该项目是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五年战略规划”首个实施并竣工投产的项目,也是公司在张家港保税区的“二次重仓”。此前,公司在张家港保税区建有世界领先的全自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已形成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能力,近3年累计纳税超20亿元。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今年以来,张家港保税区春季招商、夏季攻势接续不断,成功落地挪威佐敦、日本高砂2个超10亿元项目,新签约超亿元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达101.63亿元,招商项目数张家港市第一。
细数落子项目,不乏省重大项目、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且集中于化工和装备两大支柱产业,涵盖化工新材料、半导体、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这并非偶然。
在张家港保税区的工业家底中,化工、装备分别占比约45%、25%。“坚持主业、守住优势,不一哄而上,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张家港保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顾卫彬介绍,这不是故步自封,而是精准的产业布局。
锚定“做强化工、做大装备、做优服务业”,张家港保税区计划到2030年,建成“2000亿级化工园区”和“500亿级装备产业集群”,围绕新能源汽车、绿色船舶修造、绿色化工能源及半导体等领域,同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
强链补链延链的顶层设计,离不开招商策略支持。追溯发现,早在2023年,张家港保税区便率先实施招商体制改革,成立张家港保税区投资促进有限公司,引入市场化运作,建立奖优励进考核体系。
在招商队伍的编排上,尤其突出产业要素。依据装备、化工两大主导产业的细分领域,张家港保税区招商局30余人,被分为船舶、热交换器、半导体装备、涂料、香料等若干产业小组,组员深耕特定领域、打磨专业技能,个个是精兵强将,善于捕捉信息、精于谈判。
专业力量加持下,张家港保税区一面利用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协会或商会招商等渠道,一面瞄准行业世界500强、领军企业,精准招商,储备了一批高质量项目。
总投资1.5亿美元的日本高砂香料工业株式会社张家港新工厂项目便是其中之一。该项目今年4月落户张家港保税区,可年产1.2万吨高端液体和粉末香精香料。
依托全球最大香精香料公司帝斯曼-芬美意、美国最大香精香料企业IFF形成的产业基础,团队先是锁定了全球行业前三的高砂香料,再抓住其上海基地需搬到专业化工园区的核心诉求,反复洽谈,才促使对方将工厂迁至张家港保税区的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工园区。
如日本高砂这般,冲着张家港保税区产业载体来的,不在少数。强链补链延链要靠招商策略,更要靠产业载体。摊开保税区的产业版图,分布有综合保税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江苏扬子江装备产业园、江苏张家港环保新材料产业园、科创园等优质载体平台,它们吸引了一大批全球龙头企业,为当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汇聚近100家化工企业,陶氏、杜邦、霍尼韦尔、瓦克等26家世界500强企业扎堆,实现了超强集群、超高产出。目前,在苏州全市5个化工园区中,它以40%的占地面积,贡献60%的产值、70%的利税。
创新引擎轰鸣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加速产业升级,将港口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要立项目之本,更要立科技创新之基。而企业是创新主体,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上,大有可为。
扎根张家港保税区20多年的佐敦集团,今年3月再添重磅动作,签下高性能涂料项目投资意向书,追加2亿美元在张家港保税区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高性能涂料项目。
从船舶用漆,到新能源电池的防火涂料和绝缘涂料,再到焕彩墙用漆,佐敦每一次产品突破,都醒目写着对创新的重视。公司不仅配备先进涂料实验室,近两年,又协同产业布局,先后设下湿刷油漆、干刷油漆两大研发中心。“研发是企业生命线,我们会加大研发投资,不断完善产品矩阵。”佐敦集团副总裁——东北亚兼张家港总经理佟麒·卡赞奇奥卢说。
1—8月,张家港保税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获评数全市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等各类标杆创建申报数全市领先,455家规上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7.95亿元,同比增长13.82%,去年,纳税超5000万元的规上企业就有42家,撑起港城总量的“半壁江山”。
企业竞逐创新潮头,其支撑源自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张家港保税区高层次、高能级创新平台层出不穷,累计申报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苏州市外资及港澳台企业研究院1个、苏州市成果转化平台1个。
其中,总投资8亿元的张家港保税区化工中试基地,更是全省首批化工中试示范基地,目前已全面封顶。项目重点聚焦光刻胶、胶黏剂、发光材料等关键材料,瞄准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中间环节,搭建中试研发与检测验证“双平台”,建成后,可辐射整个长三角,同时承载40至50个化工中试项目,预计5年内孵化战略新材料项目不少于60个。
人才是第一资源。张家港保税区坚持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引人才“两条腿”走路,吸引高端人才加盟,推动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暨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国际精英创业周系列活动开幕式上,张家港保税区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MING JIANG团队崭露头角,入选2025年姑苏重大创新团队。
从手机定位导航到汽车防抱死系统,很多日常应用场景背后,都少不了磁传感器的身影,而TMR磁传感器(隧穿磁阻)以其高灵敏度、小尺寸优势,正成为未来磁传感器技术的一面旗帜。
去年,国内TMR磁传感器领域领军企业多维科技,引入以MING JIANG博士领衔的国际顶尖磁传感技术团队。一成立,团队便向“低功耗大动态范围隧道结磁阻线性传感器芯片”这一重量级关键技术发起冲锋,未来还将依托国内首条8英寸磁传感器晶圆量产线,在创新之路上愈走愈远,带领公司迈向全球磁传感器产业标杆。
今年以来,张家港保税区创新活力充沛,新质生产力勃发,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渐具规模。
日前,苏州图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星网”项目第三轨卫星发射的光学元件供货,落户保税区不到一年,已展现相当的技术爆发力,为当地激光产业链注入新势能。
聚焦精密光学元件研发生产,图蓝光电深耕空间光学、半导体光学与强激光三大应用领域,仅三个月就完成核心技术突破,实现卫星激光通信光学元件入轨测试。“保税区具有激光产业链集群优势,并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这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图蓝光电创始人谢雨江透露,计划再建一条高端产线,覆盖精密光学加工、镀膜及检测全流程。
厚植营商沃土
项目成长有朝气,科技创新有锐气,区域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悉心“浇灌”。
“从项目签约到设备进场,总共不到一年时间,见识到了‘保税区速度’。”9月,玛顿重工(张家港)有限公司重工节能低碳高端装备项目设备逐一进场,项目负责人终于放下悬着的心。
这个总投资约10亿元的项目,由于涉及外国订单,去年10月签约时,定下今年三季度竣工验收。要知道,同等规模项目正常建设期至少需要一年半。时间紧、任务重,张家港保税区相关部门主动梳理流程,列出关键节点挂图作战,在审批环节,打出“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组合拳。
这般效率并非孤例,针对全年计划新开工的31个重大项目,三季度开工率达100%,提前完成全年重大项目开工任务。
扶持一家企业犹如培育一棵大树,让其扎下根只是开始,在不同发展阶段,张家港保税区因企施策,用“金融活水”滋养科创企业,用定制培养解决规上企业用工难题,实现“精准滴灌”,让企业枝繁叶茂。
走进迪亚莱博(张家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只见多名医护人员正在培训试剂操作,结束后即可开展检验检测。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企业,专注自身免疫和神经系统疾病检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达成合作,109个产品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审评,84个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
这背后是张家港保税区绵绵不断的支持。“张家港保税区帮我们通过科创基金融资超7500万元,近期又在帮忙对接新的投资方。”迪亚莱博(张家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悦介绍,资金主要用于研发、销售和拿证。
而对于规上企业,尤其是化工企业的技能人才缺口,保税区依托专业院校,打造中德合作办学培养化工技能型人才项目,并每年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2024届毕业生中,超90%进入瓦克、杜邦、易高等企业工作。企业无需再为招工难分心,能心无旁骛搞生产、谋发展。
企业奔赴而来,来了之后交口称赞。若问张家港保税区服务企业的诀窍,一言以蔽之,就是“雷厉风行、主动靠前”。从项目签约到落地,全程专人专班,把问题想在前,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压降时间成本。
“选择张家港保税区,50%是因为区位优势、周边产业链配套和广阔的市场,50%是冲着人来的。”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道出许多企业的心声。9月28日,占地约512亩的大族激光华东区域总部基地二期项目开工,现场,不动产权证、施工许可证等九证齐发,实现“拿地即开工”。这份高效背后,是服务专员的全情投入。
项目捷报频传,而人力有限,针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非审批性简单问题,又当如何高效解决?
这时候,就需要“企乐保”登场。自去年5月,“企乐保”企业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已成为直通政府的“绿色通道”。企业提交诉求后,平台专人第一时间甄别筛选,将工单精准派发给对应部门解决。同时,平台还发布了各级涉企相关政策文件,方便企业找政策。截至目前,“企乐保”已收集企业诉求意见91条,均已落实或及时反馈。
任凭雨打风吹,立根破岩的韧性不衰。泊船码头里,门机的钢铁机械臂,起起落落;堆积的集装箱,来来往往,藏着张家港保税区常青挺拔的答案,也藏着未来进击的动能。这里,更多的产业故事仍在上演。(张家港保税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