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坚定不移做优做强汽车及零部件首位产业,形成了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和外贸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群,2024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实现635.59亿元,同比增长16.76%。
四个跨越,全面提升产业综合实力
坚持龙头引领,实现汽车产业链从“空白起步”到“园区集聚”的跨越。集聚江铃股份、江铃控股两家整车制造企业,江铃专用车、江铃改装车等6家改装车企业,形成了80万辆整车和62万台汽油、柴油发动机的产能布局。先后获评全国轻型柴油车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基地等荣誉,“江西汽车看南昌,南昌汽车在小蓝”品牌越来越响。
坚持整零协同,实现零部件供应从“外调组装”到“本地配套”的跨越。紧扣整车带动零部件、零部件促进整车,集聚日本五十铃、经纬恒润等300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零部件企业,152件汽车零部件实现本地化生产,本地配套率达34%,成为全省汽车零部件企业最为集中、最为齐全的区域。
坚持数智赋能,实现产业化形态从“燃油汽车”到“智能电车”的跨越。2024年江铃控股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启源A07产量、营收分别达7.59万辆、78.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9.91%、137.75%。分别与同济大学、华为公司共建“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华为(江西)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中心,轻客、皮卡、轻卡、SUV四大产品全面实现电动化。
坚持区港联动,实现市场化版图从“县域辐射”到“远销海外”的跨越。依托南昌国际陆港开放通道和“铁水公”多式联运支撑,推动江铃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2025年上半年整车产销量分别达19.94万辆、17.27万辆,商用车出口增速连续三年超50%,轻客市场份额长期稳居行业第一。
三向发力,持续推动产业迈向千亿
强产业之基:锻长板、补短板,打造更具韧性与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链。做大做强整车龙头,支持江铃加快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布局,助力江铃控股引入更多长安中高端新能源车型,打造以新能源乘用车为主的生产基地;推动江铃股份通过自主研发新品和引进福特全球畅销车型,成为福特全球战略出口业务生产中心。夯实核心零部件基础,支持江铃、博世等链主企业召开供应链大会,引导重点零部件企业设立生产基地,提升本地配套率;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物流枢纽和姚湾综合码头等优势,开拓海内外市场。提升产业集群能级,发挥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优势,争取宁波华众、江苏科达等优质零部件企业落户;支持零部件企业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新电汽车空调、久耐离合器等项目扩产扩建,加快提升规模效应和制造水平。
提价值之阶:攀高端、增效益,打造更具盈利能力与品牌影响力的价值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坚决打赢数转试点攻坚战,加快产业链企业数智化改造,打造智能工厂、车间及生产线,力争超50%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达L3级以上、不少于5家上下游数字化转型样本。聚力企业梯度培育,加强分类指导、动态跟踪,推动江铃改装车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协和传动、友星电子等企业申报2025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产业平台赋能,用好科创平台,加速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鼓励江铃股份牵头,联合科研平台、中介及配套企业组建汽车产业发展联盟,整合优化资源,强化协作协同。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年营收5000万元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备案率超50%;提升企业研发机构能级,推动“三新”“三首”及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优生态之壤:聚要素、促协同,打造更具活力与吸引力的产业创新生态链。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揭榜挂帅”机制,调动产学研资源攻坚汽车产业技术难题;依托同济大学“赣才归巢”人才工作站等平台,加快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江西分院)落地,健全“高校+企业”双向人才交流机制,引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优化人才引育环境,用好各项支持政策,打造高标准人才公寓,引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端人才。完善“昌蓝人才码”,加大人才服务力度,不断提高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构建智能网联生态,持续打通智能网联上下游,加快布局智能网联产业;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部署路侧设备(RSU)及云控平台,推动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培育汽车后市场,依托江铃汽车集团实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中心,探索方向机、变速器等“总成”再制造产业发展,支持和信发、报废车辆厂等企业提升年拆解报废车数量,构建“回收、拆解、再制造”协作关系,推动汽车后市场提质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