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在甘肃省,有这么一个城市,新能源电池材料本地供应率达77%以上,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突破千亿级。在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6%,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连续12个季度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1名。
这就是金昌市,因矿兴企、因企建市。金昌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丰富的铜镍矿让其被称为“中国镍都”,同时,它也是一个年轻的工业化城市,从第一块铜镍矿被发现至今,金昌是如何从传统工业城市逐步走向新型工业化城市的?
数字智造,生产工艺革新推动转型第一步
“我小时候看到矿井工人的衣服,都是又脏又破的,可现在你看,他们的衣服是干净又整洁的。”金昌市生态环境局高级工程师闻译竣感慨。
闻译竣是土生土长的金昌人,在她的记忆里,以前的金昌常被风沙侵蚀,推开窗就能闻到铜镍矿冶炼时排放出来的硫化氢气体的“酸臭”味,但如今,这样的记忆已被封存,金昌的铜镍矿冶炼生产已然换了模样。
在金川镍钴二矿区5G+智能天车控制中心,工人远程操控运矿“小火车”沿轨道前行;在永昌铜业有限公司,“三连炉”工艺的使用将烟气牢牢把控在设备内,有效减少了无组织烟气逸散;在甘肃科建星盐化工车间里,工业废水通过电解槽魔术般转化为高附加值氯酸盐……数字化技术全面应用,智能化生产线在金昌加速落地。
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金昌市确立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发展方向。《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为金昌市的发展擘画实施蓝图,23项具体目标,8个方面30项具体任务,形成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金昌方案”。
谈金昌,绕不开金川集团。作为镍钴、铜、动力电池、氯碱化工等四大产业链“链主”企业,金川集团的数字赋能与技术变革推动着全产业链的革新。

智能化生产。金川集团提供
无论是选矿环节的“5G+电机车无人驾驶”“5G+”智能样板间带来的实时生产数据监测,还是电解镍智能化成品包装生产车间的11个智能化包装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的“脚步”都落在了每一个生产环节中。截至目前,金川集团采、选、冶、化在用自动化检测控制设备超7万台套,控制系统2500余套,视觉采集终端1万余套,已完成智能装备建设超60套、省级数字化车间建设4个。
此外,技术的变革也带来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在铜冶炼过程中,“两转两吸”工艺能回收烟气中的硫元素,生产出浓度92.5%和98%的硫酸产品;在精密铜材的生产上,通过长期研发攻克,4N5无氧铜板材的诞生解决了我国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关键部件用材“卡脖子”难题。
从原先粗放型的矿石开采生产,到如今精细化、智能化的有序生产,金川集团跟随着金昌市的新型工业化进程迈出转型的第一步,也间接拉动了全市其他行业的生产变革。
产业链延长,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进入金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看到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产业链等新兴产业集群聚集在此,这是金昌市从单一的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拓展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金昌市依托本地丰富的镍、钴、锰等电池材料资源,建立产业链培育“七项机制”,着力培育壮大有色金属新材料及新能源电池两大千亿级产业,以及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四个百亿级优势产业,构建“2+4”现代化产业体系。
“你现在看到的这些小零件,是手机折叠屏的连接件,它们都是通过金属或陶瓷粉末冶金注射成型的。”甘肃赛英特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对记者说道。这是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入驻的一家新材料企业,这家企业生产的精密电感元件的原材料取材于金川集团的矿渣废料。企业生产负责人坦言,他们选择入驻金昌,正是看中了金昌在精密零件上的市场蓝海以及新材料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而在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动力锂离子电池用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开发和生产也开辟了发展的新道路。“我们依托金川集团的镍钴资源优势,从2016年就开始布局动力锂离子电池用三元前驱体项目,在高功率、中镍高电压、高镍、超高镍、富锂锰基和钠电前驱等领域实现了完整的产品布局,目前产能达到12万吨。”金昌工厂厂长刘忠元向记者介绍。
金川集团以链主身份联合43家科研院所、企业组建“甘肃省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及新产品开发创新联合体”。近一年,在动力电池领域,以球镍、电池镍带、三元前驱体等产品为纽带,联动鑫金源、金车储能等24家企业形成产业链闭环。
从一块铜镍化石到一个产业集群,金昌打破了资源型城市单一的发展道路。2024年,金昌牵头成功申报“金白兰武”有色金属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填补了全省空白,推动镍铜钴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同时,金昌的电池材料、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也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绿色低碳,让城市变得更美丽
“最近几年我的工作越来越忙了,能明显感觉到环保在企业发展中更受重视了。”金川集团安全保障部刘少杰说道。
金川集团镍盐有限公司通过对新建十万吨硫酸镍项目的工艺流程进行优化调整,从源头控制生产过程中高盐废水的排放,成功减少高盐废水排放量3200立方米/日。永昌铜业有限公司动力系统配套建设了汽电双驱空增一体机,利用前端火法炉窑余热锅炉蒸汽拖动,正常生产期间可节约1.8亿千瓦时/年的电量,减少能源消耗。
“十四五”以来,金川集团累计投资32亿元,实施60余项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在治理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上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环保举措的实施并没有阻挡企业发展的道路,反而为金川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石。
金川集团的绿色发展只是金昌绿色发展的缩影,近些年,金昌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绿色园区1个,省级绿色制造体系载体22户。

金昌市。金昌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此外,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破解金昌工业废弃物处理难题,也成了金昌这座资源型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金昌高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从废渣堆里淘出了“真金”。“我们采用火法富集与湿法精炼结合的工艺,从固危废堆里提取出金、银、铂、钯等贵金属,回收率基本能达到98%以上。”金昌高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荣景对记者说道。据介绍,金昌高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能将回收的贵金属制作成产品投入实际运用,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甘肃佰利联化学有限公司将冶炼副产硫酸资源及氯碱废电石渣进行综合利用,成功将其转化为用于军工、航天的金红石,让废渣不再需要外运,而是直接变废为宝。2024年,甘肃佰利联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精制合成金红石20.34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5.26亿元、销售收入25.02亿元,让工业废弃物变身“金疙瘩”。
2024年,金昌市34个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实现产值92亿元,同比飙升33.7%;2025年谋划实施27个重点项目,1月至5月实现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27%。
从人工作业到机械操作,从单一产业到多元集群,从粗放生产到聚焦环保,如今的金昌,是数字智能的金昌,是高新产业的金昌,是绿色低碳的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