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北一集司:东海之滨有颗“北极星”

时间:2025年10月24日 10:43

(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循着北极星路的尽头向海而行,就是宁波北仑第一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北一集司”)所在地,宁波舟山港第一家专业化集装箱码头的诞生地。

10月15日21时许,宁波远洋所属“宁远天津”轮在北一集司完成5771标准箱装卸作业后准时离港。在该船作业中,北一集司以每小时205.66自然箱的在泊效率和每小时212.99自然箱的船时效率,双双创下宁波远洋船舶作业效率新纪录。

“现在不仅生产效率上去了,码头也窗明几净多了,还评上了中国港口‘四星级绿色港口’。”站在办公室窗前,2009年入港的高级土建专员金洪建,望着楼下堆场整齐排列的集装箱,抬手轻轻一挥,仿佛要拂去记忆中的那抹煤灰,“十年前这里哪敢开窗,风一吹,半小时桌上就落一层黑。”

2015年,坐落于此的宁波北仑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NBCT)正深陷发展困局:码头岸线仅900米,年吞吐量卡在210万标准箱难以突破。东西两侧的通用泊位码头和煤炭码头如同两道枷锁,不仅限制了NBCT发展空间,更带来了持续的环保压力。

转变的契机随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改革的东风而来。2015年12月,NBCT西侧原499米煤炭码头改造工程率先启动,900米码头的“西延东扩”序幕就此拉开。

“我们等这一天太久了。”作为项目团队一员的金洪建回忆道。为确保设计符合未来运营需求,码头上每一寸钢轨的延伸、后方堆场的功能布局,都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2017年9月,改造工程圆满竣工,码头面加宽了10米,加上增建的0号引桥、改造的10.99万平方米后方陆域堆场,为码头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期间,码头运营主体的整合也同步推进。2017年5月22日,北一集司正式成立,统一管理NBCT的900米码头和原499米煤炭码头及其配套资产,标志着宁波舟山港第一家专业化集装箱码头正式踏上了一体化运作的新征程。

斗转星移,码头在改造中悄然蜕变,崭新的面貌愈发鲜活可触。“西延”破除困局的序曲刚落,“东扩”一体化协同的强音接续响起。

2018年11月,900米码头东侧的通用泊位启动改造。面对泊位效率低下且环保压力大的情况,项目团队深入论证、精准施策,将原5万吨级通用泊位升级为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提升至63.6万标准箱。

2020年,通用泊位完成改造并投入试运营。该泊位同步划归北一集司管理,助推该公司成为岸线长度达1782.4米、吞吐能力跃上400万标准箱的专业集装箱码头公司。

“东扩”带来的不仅仅是码头岸线的延伸,更是质量与效率的飞跃。集装箱专用泊位可大幅降低粉尘污染,原堆场改造后,形成11.96万平方米的集装箱重箱堆场,也让港区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北一集司后方铁路设施同步得以升级——铺设、更换1712.5米钢轨,新增6条铁路轨道、5组道岔,年铁路通过能力达43.2万标准箱。2017年11月,随着6条作业股道正式投用,北一集司海铁联运年作业能力突破100万标准箱,为一站式物流服务注入强劲动能。

2022年,北仑山码头岸线正式整合并入北一集司管理。至此,该公司实现东西岸线全面贯通,码头岸线长度突破2000米,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跃升至500万标准箱,并具备100万标准箱的海铁联运作业能力,以总箱量“600万+”的崭新姿态,尽显老码头的时代新风采。

“这几年,码头几乎一天一个样!”金洪建感慨道。在这里,曾经被戏称为“黑白公司”的灰蒙景象,已被整洁亮丽的集装箱取代,扬尘成为历史,绿色成为发展底色。依托一体化管理优势,码头资源得以高效统筹,各区块无缝衔接,真正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

这场波澜壮阔的“双重奏”,不仅是岸线的延伸、货种的蜕变,更是港口发展模式与服务能级的深刻变革。如今,这座焕然一新的老码头,正锚定“传统集装箱码头向现代化码头转型的示范者、服务‘双循环’的探索者、开拓多式联运发展路径的联动者”三大目标定位,在服务集团“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上,持续贡献着北一集司强劲动能。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