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 、】

★1、从商业综合体的场景焕新,到传统商超的数实融合,从配送网络的城乡贯通,到再生资源回收的绿色循环,“十四五”期间,兰州全力推动商业创新发展,场景焕新、业态迭代、格局拓展、绿色循环等变革不断上演,正逐步从传统商业向多元化、数字化、可持续化的新型商业模式迈进。
日前,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公布《2025年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名单》,兰州市成功入选全国20个试点城市之一。这一成果不仅是对兰州创新实践的肯定,更标志着其在构建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高效顺畅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进程中,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坚实一步。
场景焕新:从购物空间到体验目的地
当兰州中心首店外排起长队,万象城新品首发吸引跨省消费者打卡;当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内汉服礼仪、雅乐诗赋、市井百态等元素融入文旅场景,非遗手作与西北特色餐饮相映成趣;当商圈里的影城与餐饮、零售联动,让看电影变成一场沉浸式消费体验……如今在我市,新模式、新服务纷纷涌现,激发多领域的创新,为市场提供“传统产业+新消费”的发展样本,文旅商联动融合,不断打造出消费新场域,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释放消费新潜力,兰州市商业领域迎来了新的活力与竞争力。
“十四五”期间,我市全力推动商业载体迭代升级,着眼于城市综合体发展,万象城、万达茂、兰州中心等商业综合体引入多元业态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提供“吃喝玩乐购游”一站式消费新体验,打造互动式、体验式、娱乐式的消费新场景;着眼于商业街区发展,推动中天健、兰州老街等商业街区向邻里中心、社区商业中心转型发展,并植入丝路文化、黄河风情等元素,主题展演与沉浸式场景打卡点,打造出一批让人“愿意来、留得住、还想逛”的消费新模式。
目前,全市已有大型购物中心、商场45家,经营面积492万平米,全市自东向西线性布局12个核心商圈,形成以餐饮、娱乐、购物、休闲、商务金融、会议、高档写字楼、展览展示等多种业态并存的商业模式,已成为面向西北地区的重要的商贸中心城市和生活物资保障基地。
业态迭代:从线下单一到数实融合
“要买羽绒服、鞋子的请认准直播间,点击下方小黄车就能拍到服饰通用券,买鞋服有优惠。”兰州国芳百货的主播一边熟练地展示产品细节,一边热情地与评论区互动,这是国芳百货直播间日常开播的生动场景,也是兰州传统商贸借力直播电商实现“线上突围”的缩影。当商超理货员熟练打包线上订单,当餐饮商家通过直播吸引市民游客,当水果店的生鲜包裹穿梭在街巷——如今的兰州商贸版图上,传统业态正以数字化为笔,勾勒出“老商圈焕新、新业态生长”的生动图景。从电商融入实体到场景体验升级,兰州正加速推动传统商贸向“数字+体验”双轮驱动的新范式转型。
“十四五”期间,我市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传统商贸融合发展,加强电商进商圈、进市场、进企业,引领经营主体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发展,鼓励企业与头部电商平台加强合作,培育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短视频电商、新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其中,国芳百货、正大优鲜、亚欧商厦等商超依托自建小程序和京东到家等第三方电商平台,推行“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或同城配送”模式,拓展“互联网+新零售”商业模式。各大商圈、商超、市场在节假日期间,积极组织开展“网上年货节”“国庆购物节”等系列促销活动。目前,全市已培育直播电商中心5个,电商新业态重点企业10个,培育线上线下销售重点商超企业10家。
格局拓展:从市内循环到城乡贯通
如今,乘着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兰州白凤桃的清甜、牛羊肉的鲜嫩,正与更多“甘味”特色产品一道,跨越山海、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来自兰州市邮政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兰州市快递业务量达到8609万件,稳居甘肃省首位。百合、牛羊肉、白凤桃等特色产品占主导地位,带动业务收入超亿元,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快递跑得快,“甘味”飞得远,背后是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十四五”期间,我市通过推进城乡高效配送体系、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县域商业体系、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等建设,完善了以城市综合物流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乡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已建成京东、苏宁、康顺等15个重点物流配送中心、1300个末端共同配送网点。多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发展县域物流,促进交通运输、邮政、商贸、供销、快递等资源开放共享,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同时,以陆港型、商贸服务型、空港型枢纽等物流集聚区为支撑的商贸物流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打牢物资快速有序高效集聚分拨坚实基础。
绿色循环: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流通新路径
为了让资源循环更高效、更环保,“十四五”期间,我市搭建了以城乡回收站点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园区、平台为线下线上载体的新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围绕互联网+回收融合发展新模式,完善行业管理机制,在提高重点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回收利用成本。形成了回收站点回收、分拣中心分类、点面结合、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这一体系的高效运转,离不开龙头引领、集群发展、创新驱动的核心策略支撑。我市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和产业链延伸,构建起以国有骨干企业为核心、多元化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的格局: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主导报废汽车、废旧电子产品等品类回收。兴盛源产业园建成废纸再制造、报废汽车拆解等“城市矿产”项目,形成“收购-加工-利用”闭环。苏宁、海尔等企业则创新零售+回收、制造+拆解模式,在废旧家电回收领域成效显著——80余家苏宁易购门店及线上平台实现以旧换新常态化覆盖,农村家电售后响应时效缩短至48小时。海尔西北区域售后服务中心更辐射甘青宁三省,推动回收与再生深度融合。
来源:兰州日报

★2、金秋时节,甘肃苹果迎来丰收季。科技赋能服务乡村振兴“甘农百萃杯”甘肃好苹果鉴评暨“甘味出陇”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于10月23日在甘肃科技馆开幕。
本次活动由甘肃省科协指导、甘肃省农村专业技术联合会承办。活动集中展示了甘肃苹果产业发展成果,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寒旱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来自全省各市州的科协代表、鉴评专家团队、农技协代表、苹果种植单位及农特产品参展商,共同参与为期三天的活动。活动包含“甘肃好苹果”鉴评与“甘味出陇”农产品展示展销两大环节,搭建“政产学研用”融合平台,提升甘肃苹果产业竞争力,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本次鉴评活动得到了苹果主产区及各市县积极响应,种植企业、农技协、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踊跃参与,共征集到元帅系、富士系、金冠系、嘎拉系及其他新品类共137份参评样品。
鉴评过程严格遵循“科学、严谨、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编号盲评。专家团队构建了涵盖“外观品质、内在品质、理化检测”的三维评分体系,对样品进行多轮评审。
最终,活动评选出金奖20个、银奖45个、新品种创新贡献奖32个、质量品牌建设奖40个,并颁发优秀组织奖13个,表彰在活动组织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其中,甘肃甘富果业集团有限公司、静宁县五州供销果品专业合作社、天水易天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20家单位荣获金奖。秦安县新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庆城县果业技术联合会、天水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5家单位获得银奖。崇信县甲天下生态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城县丰泰果业专业合作社、灵台县绿色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单位凭借在品种引进、选育及品牌塑造方面的成果获得新品种创新贡献奖与质量品牌建设奖。天水市果业产业化办公室、定西市农村专业技术联合会、庆城县果业技术联合会等13家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
活动同期举办“甘味出陇”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整合了全省80余家涉农企业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单位的产品,通过“线下展示+线上直播带货”的联动模式,助力全省农特产品以及23个国家级乡村振兴帮扶县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全国”。
据悉,甘肃苹果产业作为全省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二,产量位列全国第三,而市场售价则位居全国第一。评审专家指出,近15年来,以“静宁苹果”为代表的红富士和以“天水花牛苹果”为代表的元帅系苹果持续引领全国苹果市场价格,在支撑“甘味”品牌建设中发挥了“优中优”“独一份”的关键作用。
来源:兰州日报

★3、近日,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通过积极探索与房产中介机构的业务合作,深化政企协同,成功办理兰州市首笔购买二手房首付款提取业务,为缴存人购房提供了全新便利。
据了解,新推出的二手房首付款提取政策明确,缴存人购买二手房时,申请提取的首付款资金可直接从公积金个人账户转入中介资金监管专用账户;待买卖双方完成交易过户手续后,资金再解冻划转至卖方,实现购房首付款的直接支付。与以往政策相比,这一举措让缴存人无需或仅需自筹部分资金支付首付款,有效缓解了购买自住房的资金压力,助力更多家庭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生活愿景。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将持续优化服务,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吸纳更多兰州市优质房产中介机构参与公积金业务,以更好地支持和满足缴存人住房消费需求。
来源:兰州日报
编辑:李奕璇
审核: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