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潘晓琴
通讯员 王伟栋 黄 琰
10月22日至24日,以“绿智引领 共链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巨石第31届国际玻纤年会召开,来自全球的1000多位嘉宾齐聚桐乡,共商玻纤行业大计。
就在年会启幕前夕,中国巨石披露今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营业收入139.04亿元,同比增长19.53%;净利润25.68亿元,同比增长67.51%……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2025年,这份逆势上扬的业绩,为其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更让本届年会成为观察企业“韧性发展”的重要窗口。
坚持绿智引领,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3.8%,万元产值碳排放下降22.3%……在年会信息发布会上,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杨国明用一组组数据直观展示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成就。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中国巨石正迎来一场深刻的绿色转型。
走进巨石集团淮安有限公司,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配套建设的47台风电机组迎风转动,所发绿电源源不断输送到零碳智能制造基地……目前该基地年产能20万吨,绿电使用比例100%。2025年基地成功试验窑炉天然气掺氢燃烧技术,实现了全球行业内的首次跨越式突破,开辟了降碳新途径;配套建设了46.6兆瓦时储能设施,形成了“风光氢储一体化”运行模式,让“从生产玻纤到使用玻纤、再到创造绿能回赠玻纤”这条路子走深走实。
“我们不仅在制造产品,更在探索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巨石集团淮安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顾建定表示。
绿色共建,在于将绿色低碳延伸至全链领域,上下游协同,共同构建绿色发展的新生态。在上游,巨石通过绿色包装和物流,与供应商构建了新型合作关系,进一步减少碳足迹。新型模压托盘每年可节约2.5万棵成年树木;与供应商创新绿色物流试点,采用新能源车运输,每年较传统柴油车运输可减少47%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下游,巨石用绿色科技成就绿色产品,引领绿色消费趋势。用玻纤复合材料代替传统材料可使每辆汽车减重15%;在建筑材料上,可回收玻纤助力打造绿色建筑,延长使用寿命;在风力发电上,全球风力叶片用高模玻纤产品超50%来自中国巨石。去年,公司推出的JPR回收玻纤,较常规玻纤减碳量就达到了35%,广受市场好评与关注。事实证明,巨石在绿色新材料应用领域走出了新路。
在智能化发展领域,巨石同样步伐坚定。这几年,巨石主动拥抱AI技术,从打造智能化生产体系、构建智能化运营决策、培育智能化创新能力三个方向,发布16个“AI+玻纤”课题项目。
截至目前,巨石桐乡总部“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端到端集成管控智能工厂”、九江公司“玻纤端到端一体化管控智能工厂”、成都公司“玻纤全流程精益管控智能工厂”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巨石淮安公司凭借“基于端到端管控的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工厂”成功入选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深化“走出去”战略,织就全球韧性网络
“感谢巨石作为值得信赖的伙伴,为埃及工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年会开幕式上,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特区副主席艾哈迈德·贾马尔动情地说,巨石埃及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玻璃纤维制造企业之一,这一成就使埃及成为世界第四大玻璃纤维生产国。
贾马尔口中的巨石埃及公司,正是巨石2012年在埃及设立的巨石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初以来,该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产能持续释放,实现满产满销。
从这里下线的产品,除了供应欧洲市场外,还有不少经由亚历山大港,被运往美国东海岸。
这不同寻常的远行背后,是这家跨国企业依托全球化布局上演的产能大腾挪。
“今年,在全球经济经历关税政策突变的背景下,我们快速反应,进行全球产能调整。”中国巨石国外销售部副总经理侯广宇说,“此前,美国市场主要由巨石中国和美国生产基地供应,现在我们主动降低国内供货比例,并调集部分埃及生产基地产能进行补充。”
相机而动,巨石全球产能调配的快速反应能力,得益于十多年来坚定的“走出去”战略。2012年,在“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理念的指导下,巨石毅然决然地选择在埃及建厂,迈出了从“卖全球”到“造全球”的关键一步。
如今的巨石,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全球建立了6大生产基地,在10多个国家建立了海外销售公司,形成了国内基地互补、海外基地互动、国内外基地互济的全球产销格局。仅巨石埃及公司和巨石美国公司,就能满足约50%的海外市场需求,形成了天然的“风险防火墙”。
这种快速调整产能的能力,不仅有前瞻性的国际布局支撑,更是巨石在“走出去”过程中,积淀的全套自主玻纤生产技术出海和跨文化体系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巨石埃及公司和巨石美国公司,拥有中国巨石全套自主知识产权、高度智能化的玻纤生产线,员工本土化率分别超过98%和95%。
眼下,巨石新一轮海外投资项目正在加紧论证中,不久的将来,巨石的全球化版图将进一步拓展。
发力链上协同,构建产业链命运共同体
今年的年会现场,“新型供应商关系签约仪式”备受关注。在这个被称为“巨石朋友圈”的签约平台上,一批批优秀的供应商与巨石建立起超越普通交易的新型合作关系。
“对于新型合作关系的供应商,我们通过签订长约、保证采购份额等方式进行深度绑定。”巨石采购供应部总经理沈伟锋介绍,“这种模式既给了供应商稳定的预期,让他们敢于投入研发、扩大产能,也为我们锁定了优质资源,构建了最紧密的伙伴关系。”
“巨石给了我们底气去投资未来。我们80%的产量专供巨石,形成了稳固的共生关系。”一家矿石原料供应商表示。
从上游的原材料获取,到中游的玻纤生产制造,再到下游产品的开发推广,乃至末端的循环利用与售后服务,巨石不断在产业建设中延伸价值链,从单一的生产商蜕变为集研发、生产、销售、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持续推动玻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稳定。
近年来,巨石围绕“如何更好生产玻纤、使用玻纤、多用玻纤”,构建起了内外跨部门联合攻关的“大研发体系”,不断拓展新的思路、开拓新的应用场景、进入新的应用领域。
此前,巨石与国内某风电复合材料客户组建联合技术小组,成功开发出新型高模量玻纤,性能提升30%,助力客户赢得国际竞争优势。
为突破产品开发的技术瓶颈,巨石与上游一家化工企业组建了联合实验室,设立攻关基金,共同开发专用浸润剂。“没有巨石的全力支持和稳定的订单保障,我们不敢投入如此大的研发资源。”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我们的产品不仅满足巨石需求,还成了行业标杆,这就是真正的共成长。”
创新联合体的成效不断丰富玻纤应用场景。在玻纤使用大国——美国,原本电线杆材料主要有原木、金属和玻纤3种。曾经玻纤制成的电线杆成本是传统材料电线杆的4倍,导致市场推广难。如今,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突破,玻纤电线杆的价格降为传统材料电线杆的1.5倍,再叠加玻纤抗腐蚀、运输便利等优势,如今美国电线杆市场玻纤使用量大幅上涨。
眼下,巨石玻纤广泛应用于6万多种产品,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不断赢得新发展。
“共生共荣”的朋友圈,还从巨石的上下游,拓展到整个玻纤行业。作为龙头企业,巨石还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防止“内卷式”竞争,自觉维护行业生态,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4年,巨石以品牌价值226.9亿元的卓越表现连续10年位居玻纤行业第一,品牌价值增长超200%,并凭借优秀的品牌影响力,入选“中国品牌优秀典型案例”,摘得“长三角企业品牌建设标杆案例金舵奖”,这不仅是实力的见证,更是迈向未来的底气。
从当年的小镇布厂,到今天的世界玻纤领军企业;从单一产品到6万多种应用规格;从本土经营到全球布局——中国巨石用“一根丝”的故事,诠释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化时代的韧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