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发布,在上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在第一时间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一致认为,全会公报系统擘画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刻领会全会公报精神,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努力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壮大实体经济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会公报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上海党员干部群众表示,必须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
作为深耕本土的大型国有商业集团,百联集团党委将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与城市发展大局,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排头兵、商业空间和内容创新发展的先锋队、商业网络托底民生保障的主力军”的核心功能定位,积极促进消费提质扩容,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同时,着力推动商业零售核心主业转型创新,围绕新兴消费人群及需求,着力丰富消费供给,积极拥抱AI数智化与服务体验式消费,加强商业供应链建设,积极探索时尚消费等新产业发展,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构建保供网络,保障民生商品的稳定供应与安全质量。
静安区委书记钟晓咏表示,静安将坚持锻长板、扬优势、优布局、强功能,坚持打造“国际静安、卓越城区”,大力推动总部经济内涵式发展,加快专业服务转型升级,精心做好消费这篇大文章,积极促进商业、文化、创意、科技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嘉定区委书记肖文高表示,嘉定作为上海制造业发展主阵地和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将始终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力做强上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集成电路重要“北翼”发展能级,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在吐故纳新、提质焕新中加速冲过“转型之坎”,努力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领先构建、发展新动能率先成势。
奉贤区委书记刘平表示,奉贤将聚焦实体经济,找准比较优势,深耕美丽大健康、绿色新能源、通用新材料、数智新装备细分赛道,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打赢打好产业生态培育攻坚战,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把奉贤打造成为南上海重要增长极。
松江区委书记王华杰表示,松江将着力构建“2+4”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进新质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存量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做深做实做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加快建设松江大学城科创源,全面提升松江新城功能品质,打造“上海之根”大IP,更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松江。
崇明区委书记李峻表示,崇明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推进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和长三角农业硅谷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生态经济能级提升。
金山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要锚定“两区一堡”战略定位,进一步深化落实“南北转型”战略要求,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力、要素集聚力、城市软实力,加快建设创新智慧的活力湾区、绿色韧性的美丽湾区、文明宜居的幸福湾区,努力打造成为沿杭州湾协同联动发展的重要功能节点城市。
文化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隽表示,上影集团将发挥自身的产业链优势,拥抱数智科技,布局新兴业态,推动融合发展,繁荣电影经济,全面提升上影的内容创作力、科技应用力、品牌传播力、市场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打造电影之城贡献“上影力量”。
聚力创新突破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会公报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和各区干部表示,必须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
“全会公报为科技战线指明了方向。”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表示,展望“十五五”,上海市科技系统聚焦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体系化推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引领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实现从“建框架”到“强功能”跃升,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贡献上海的智慧与力量。
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表示,徐汇区将以发展人工智能为主导,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高地。我们将接续拼搏奋斗,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增长极、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高地、人民城市建设样板。
闵行区委书记陆方舟表示,闵行区将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带动作用和“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创新引领作用,全力把闵行打造成为国际开放枢纽门户、科技创新策源湾区、新质链群集聚高地、人民城市示范标杆。
长宁区委书记张伟表示,将持续服务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高水平打造虹桥企业出海总部集聚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深度融合,依托“数字长宁”深厚积淀,深耕“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加快形成主导产业强劲引领、新赛道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人,基础在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将把全会精神落实到服务建设教育强国的光荣使命中,尤其着眼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目标,全力做好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未来五年,上海交大将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原始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方面,挺膺担当、迎难而上,加快提升服务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能级和贡献度。
“这对于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而言既是巨大鼓舞,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彭宇杰表示,要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继续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卡脖子”关键技术,艰苦攻关、砥砺前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党委委员、长聘学者,粒子与核物理党支部书记李数表示,作为高校教学科研一线工作者,在全面开展深挖与交叉相结合的基础研究工作的同时,更将牢牢把握“十五五”时期科技现代化关键机遇与时间点,以大科学范式下的有组织科研和基础科技设施赋能基础科学研究的创新与突破,以开放创新、团结协作、紧跟国家战略需求为驱动力。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表示,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全过程、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秉持“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初心使命,坚持AI赋能发展战略、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各项工作,通过强化学科转型发展、优化学科内涵升级,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
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谈到,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紧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心任务,深化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动人才培养、学科设置与国家战略需求、城市发展需要紧密结合。通过有组织科研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激励师生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为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积极贡献高校力量。
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鲁雄刚表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深化综合改革,强化“重服务、强贡献”的理念,建立“为科服务、为产育人”机制,推进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航空航天特色鲜明的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努力提升服务社会贡献度。
深化改革开放 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全会公报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上海干部群众表示,要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更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孔福安表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改革开放标志性区域,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同时聚焦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服务企业“走出去”先行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能级迈上新台阶。
青浦区委书记王平表示,青浦将以“长三角创新枢纽”建设为总体目标,以服务落实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奋力打造面向长三角的科技创新高地、辐射全球的供应链管理枢纽、具有示范意义的综合性节点、彰显江南气派的城乡融合典范。将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全力保障进博会“越办越好”,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推动虹桥青浦片区提质升级,加速青浦新城功能导入。
高水平开放需要高水平法治护航。上海政法学院体育法学院院长姜熙表示,高校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接国家需求、提升办学质量,以改革思维主动破局、优化育人模式。上海政法学院新成立的体育法学院,将为国家体育行政部门、体育组织及涉外法律服务机构,输送既熟知中国体育法治体系、又精通国际体育规则的高素质人才。
上海市气象局局长冯磊表示,“十四五”期间,上海气象紧扣全会部署,以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中心为抓手,研发的“MAZUUrban”智能体全球首发,既捐赠吉布提等国,又在35个国家和地区试用。“十五五”期间,将持续践行全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求,推动“妈祖”(MAZU)成为国际知名公共产品,建强国际台风研究机构,依托上海平台拓展合作新空间,为全球气象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上海力量。
聚焦人民城市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全会公报强调,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海正坚定不移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
“我们将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陈华文表示,将加快实施城市更新,全力完成“两旧一村”改造,持续推进“一江一河”功能品质提升工程;做好“四稳”工作,加快重大工程建设,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势头;加速推进民心工程和“好房子”建设,持续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医疗是最大的民生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胡伟国表示,瑞金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公立医院公益属性,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积极投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努力将医院打造成为全球医疗新技术的策源地、国家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示范点、上海公共卫生应急和灾害救援的重要基地,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牟姗表示,将紧扣国家战略和城市定位,审时度势、科学制定、务实推进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谋划医院未来发展的思路、推动改革创新的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实效,探索一条创新引领、智慧赋能、开放融合、人文传承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
虹口区委书记李谦表示,虹口区将以北外滩开发建设为引领,牢牢把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最终落脚点,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强化民生需求与市场供给紧密结合,推动民生事业发展与区域人口规模结构匹配衔接,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实现人民城市建设新气象。
民生福祉不仅关乎“生存”,更关乎“发展”。共青团静安区委书记陆迪表示,将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筑牢青年思想根基;优化青年友好空间,提供就业创业、生活居住等多元化服务。我们将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以“青年梦想无界、静安卓越无限”为目标,打造从“寻梦”到“护梦”的全链支持体系,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青年发展实效,让城区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静安更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