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提升街区商圈发展能级 激活城市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5年10月26日 07:31

  西湖区

  城市活力看人气,城市人气看商圈。南昌作为省会城市,文商旅体资源丰富、要素集中、消费繁荣,大力发展“商圈经济”,既是发挥自身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区域长远发展的迫切需求。如何推动街区商圈发展提质升级,南昌的生动实践具有样本价值和启示意义。

  观大势:街区商圈既是“消费载体”,也是“流量密码”。近年来,我市接连出台《南昌市促进商贸经济提质增量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南昌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文件,从顶层设计层面为提升商圈能级、推动产业发展绘制清晰蓝图。政策春风催生累累硕果。作为消费繁荣主阵地,商圈推动“首发经济”迈上了发展“快车道”。今年上半年,南昌新增品牌首店数量突破50家,涵盖零售、餐饮、娱乐等多个领域。其中,南昌大悦城作为“以首店引流量,以旗舰树标杆”的成功实践,首批进驻品牌超40%为区域首店,充分满足了群众对高品质消费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南昌作为区域消费中心的地位。作为城市活力展示地,商圈升级为集购物、体验、社交、打卡于一体的消费“风景带”。例如,万达、天虹、南昌大悦城三大商业综合体组成的滨江综合体商圈,在错位竞争的同时又相互赋能:南昌大悦城开业首日客流量破24万人次,创全国大悦城开业纪录;首家sp@ce天虹超市3.0升级版正式开业,购物体验直线上升;永辉超市西湖万达店调改后单月客流量同比激增46.5%,业绩飙升30.8%。端午节期间,三大商业综合体携手贡献销售额7285万元,客流量超260万人次,成为市民游客竞相打卡的“人气高地”。

  干实事:街区商圈从“单点出彩”,迈向“全域精彩”。近年来,南昌市各县区立足自身实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优化商业布局,新商圈崛起,老商圈焕新,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力。聚焦规划布局,让消费“品质化发展、多元化转型”。《南昌市全力推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 加快建设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方案》指出,支持在老城区打造“最南昌”核心商圈。可以看到,潮流向新城不断汇聚的同时,南昌老街区、城区的烟火气也在不断升腾。例如,以万寿宫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商圈,持续推出“烟火气、国潮风、历史感、文化味”的消费场景,入选全国首批服务消费创新案例,商圈年均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特别是,随着五座门楼的加快落成,商圈格局将彻底扩容焕新,成为展示南昌文化自信与活力的“城市会客厅”。聚焦业态场景,让城市“四季皆常新、全域皆可游”。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体商融合推进,常态化开展八一广场升旗仪式,高标准举办烟花晚会、万人夜跑、横渡赣江等系列活动,从不同维度展现出英雄城的独特魅力与蓬勃朝气,我市成功入选2025全球、亚洲、中国100景点目的地榜单。西湖区借助南昌“网红城市”的东风,积极唱响“千年南昌看西湖”品牌。今年1—6月,西湖区累计接待游客近1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36亿元,被评为“2025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2025年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聚焦配套服务,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今年以来,“把假期放心交给南昌”这一词条频频登上热搜,“放心”二字的背后是信任、更是踏实。为了让游客宾至如归,我市专门开展优秀旅游服务体验城市创建和“满意游南昌”旅游服务年活动,建立健全旅游体验服务标准,指导旅游企业设立107位“首席质量官”、推选出122位“标杆服务员”,公布201家诚信旅行社企业名录,南昌市旅游市场环境实现“大提升”,塑造了江西旅游的“南昌口碑”。

  谋长远:推动商圈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跃升”。发展“商圈经济”既有宝贵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强调,要加快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八一广场、朝阳新城等核心商圈能级,促进高端消费回流。要推动商圈品质提升,一是优化规划布局。建议市级层面专题制定促进商圈发展的政策措施,紧扣“十五五”规划工作,以存量更新为主、新建为辅,对现有商圈实施主题化定位、场景化改造、智慧化升级工程。按照“一圈一策”的方式,引导各大商圈实现错位经营、多元发展,不断拓宽街区发展空间和辐射范围,实现“以大带小、以强促弱”。二是丰富商圈业态。深入研究年轻人的消费理念、消费需求,引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日间、傍晚、夜间错时消费场景。深挖南昌江右商帮文化、码头文化、民俗文化、非遗等传统文脉,依托古色建筑实施特色招商,切实将豫章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优势、商贸优势。保护运用好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加快进贤仓考古发掘,不断丰富“生态+文化+红色”多元产品矩阵。面向南昌都市圈城市加强宣传推广,扩大文旅商贸活动的影响力、知晓度,持续加大引流入昌、引客入昌力度,吸引更多人来昌留昌消费。三是提升消费体验。紧扣城市更新政策机遇,持续改善商圈及周边城市环境,支持商圈不断完善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服务设施等配套,让群众消费更加放心安心舒心。强化商圈地下空间、地铁线路、步行街道之间的步行连接,增加商业体周边公交线路,拓展商圈停车资源,提升商圈交通体系的可达性、便捷性。积极招引一批懂品牌、善管理、强服务、重营销的商圈运营团队,进一步优化业态结构、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服务品质、推动业态升级,持续提升发展活力和商圈能级。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