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撰文 吴晓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6年,中国人寿个险营销将迎来三十载春秋,中国人寿的前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1949年10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是国内最早经营保险业务的企业之一,1996年中国人寿实行个人寿险代理人制度,公司个险营销蓬勃发展。
搭乘这一东风,中国人寿·嘉兴分公司一路高歌猛进,年度总保费收入由3914万元跃升至53亿元;销售队伍扩量提质,由226人扩充至4227人,其中,入司30年以上21人,入司20年以上202人,入司10年以上368人;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在嘉兴累计理赔金额13.78亿元,服务客户数87万人……这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离不开所有国寿人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共同奋斗。
邬旦梅,正是中国人寿营销制度创立之后成长起来的优秀寿险代理人之一,作为一名县级市的保险人,她连续11年业绩跻身全国前三。她的奋斗,映照着个险营销三十周年的炫丽光束。希望透过她的故事,走近国寿人,看看他们如何奉行“成己为人 成人达己”理念,怎样践行“相知多年 值得托付”承诺,书写着绚丽多彩的国寿篇章。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引领着国内寿险市场发展,被誉为寿险“头雁”。
邬旦梅,中国人寿寿险海宁支公司处经理,1996年从业至今,累计服务客户6000余名,提供保险保障198亿元,2014年至2024年,连续11年个人期交排名全省第一、全国前三,是“头雁”中的“头雁”。
国寿“头雁”如何炼成?近日,笔者走进海宁,为您揭开金牌寿险人邬旦梅的神秘面纱。
精进业务,登顶全国
以专业铸就卓越“硬实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走进邬旦梅的办公室,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书法作品,墨色晕染间,是她19岁入行时的座右铭。
邬旦梅说,每当目光落于此,便多了几分坚定:“坚持定会收获美好。用心经营客户,哪怕最初‘铁树难开’,只要耐住性子、守住真心,迟早能等到花开。”
这份信念,支撑她深耕保险行业29载。
20世纪90年代,保险还是新兴行业,每一张保单都得靠一户一户跑出来,难度不小。邬旦梅骨子里藏着股韧劲,越难,越要往前闯。
陌生拜访,是拉近距离、拿到保单的第一步。每天,她掐着村民下班在家的时间,往海宁的村子里跑,挨家挨户敲门。从下午三四点,一直到晚上八九点,等来的,常常是热情的介绍后一句冰冷的“不需要”。
拒绝从不是她停下脚步的理由。第二天,她依旧会准时出发,去解锁新的“拜访地图”。日复一日的努力,让她在业内站稳了脚跟,成为全国的“行业标杆”。
“做好保险需要的不仅是简单的保险知识。”邬旦梅说,“要读懂客户需求,更要追着行业学新东西,税务、法律、财产继承都得懂。”
2014年,广泛的知识积累派上了用场。当时,张英(化名)计划购置店面,作为送给女儿的婚前礼物。五六年来,邬旦梅一直关注着她的需求,可张英始终在观望,并未下单。
得知张英的计划,邬旦梅立刻琢磨出最优方案:拿一半款项购买理财险。这样既留有稳定资产,又能靠保险的法律属性规避风险。
可张英还是那句:“不需要。”
邬旦梅没有退缩,依靠扎实的法律功底,她耐心为张英解读《民法典》相关条款。有理有据的分析,加上对于邬旦梅所属中国人寿的信任,张英打消顾虑,签下保单。
除了专业保险服务,邬旦梅还延伸服务触角,主动帮助客户解决实际困难:为因新冠并发症命悬一线的客户母亲联系专业医疗团队;为客户子女提供教育咨询;每年在全国授课40余次,不仅赋能保险行业,还顺势将海宁特色产品推向全国市场……一系列的高附加值服务,让她的口碑越来越好。在2021年,她更是交出亮眼成绩单——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年度总保费、总件数“双第一”。
“就像泡白菜的味道,是由坛子里的盐水决定一样,我个人的小成绩,离不开中国人寿这个大平台的强力支撑。”邬旦梅说,她从业近30年,亲眼目睹了中国人寿大家庭携手书写的辉煌:保费收入从艰难起步到突破6000亿元;总资产、投资资产双双迈向7万亿元大关;“世界500强”排名从第290位攀升至第45位……“这股成长力量背后,是企业‘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文化理念,是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也是我深耕保险行业的底气。”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以善举厚植公益“影响力”
“咚咚咚——”
2000年夏天,邬旦梅去丁桥镇下辖村拜访。没人想到,这次行程会让她和当时13岁的李丽(化名)产生交集。更没人料到,这成了拯救李丽生命的开端。
在一座平房前,敲门声落下没多久,门开了。年岁已高的老妇人,听着邬旦梅介绍身份后,羞怯摆手:“我家没钱,买不起保险呢。”
“阿婶,我今天是过来看看孩子。”邬旦梅说。
其实此前和村书记交谈时,她已得知,老妇人的孙女李丽得了白血病。父母离异后,李丽跟着身体不好的爷爷奶奶生活。因为掏不起医疗费,女孩只能在家养病,持续高烧让她的生命危在旦夕。
踏进屋里,邬旦梅心里一酸。屋子又暗又破,李丽脸颊瘦削,没一点血色。
“阿丽,别担心,阿姨会找人来帮你!”邬旦梅说着,眼角噙满泪水。
她果断拿出1000元,又联系上海瑞金医院的同学,寻找医疗资源,还发动身边同事、客户捐款。靠着募捐来的几万元,李丽化疗后身体慢慢好转。
让邬旦梅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村支书主动找到她,介绍其他村民购买健康险。后来,李丽长大后留在杭州成了医生,从事救死扶伤的工作。
“当时就想伸把手,救救孩子。”邬旦梅说,“我在保险行业也受过帮助,既然被爱过,也要去爱人。”从业近30年,她清楚自己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社会发展机遇,离不开公司培养,更离不开客户信任。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是中国人寿文化核心理念。据了解,长期以来,企业坚守在公益事业第一线,早在2007年,便发起成立国内金融业首家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公募基金会——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已累计对外捐赠超7亿元,专注在扶危济困、抗震救灾等方面奉献金融央企力量。
企业文化感染着邬旦梅,从入行开始,她便一头扎进慈善公益事业:一对一捐助四川贫困学子上学,以个人名义设立“百万助学金”,疫情期间捐赠口罩2万只、防护服1000套,连续三年向四川黑水捐助物资……这些年来,她先后获得中国人寿年度爱心大使奖、第四届“海宁慈善奖”个人捐赠奖、嘉兴市红十字会第五期“红人榜”等荣誉。
笃志前行,照亮他人
以初心凝聚团队“向心力”
“做保险,说到底是做服务,我们要秉持国寿‘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让服务更贴心、产品更暖心,把每一份附加值服务都落到实处。”在海宁支公司长城团队的会议上,邬旦梅常对组员提起这一句话。
于她而言,目标从来不只是成为一名金牌寿险人,打造一支优秀的寿险团队,同样是她的奋斗方向。杨依(化名)是她团队里的“老兵”,1998年入职中国人寿,她感慨:“旦梅姐是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我要向她学习,做一个传递温暖的人、被人喜欢的人。”
“在团队里,邬旦梅从不是‘藏私’的人。”说起邬旦梅,团队组员赞不绝口,“她除了组织大家培训,还会把自己额外学的信托、法商等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守护三十载,同心向未来。中国人寿个险营销近三十年,走过的每一段征程,取得的每一份成绩,收获的每一份荣光,都凝结着像邬旦梅一样万千国寿人的不懈努力,他们的担当和奉献,奏响了动人的国寿之歌。三十年,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国寿人将以初心为笔,以奋斗为墨,带着这份沉淀的力量,继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服务为基石,在寿险事业的道路上书写更精彩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