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分论坛暨2025国际水电发展大会观察

时间:2025年10月26日 17:38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水风光储协同 绿证激活市场

——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分论坛暨2025国际水电发展大会观察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王睿佳

  10月23日,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分论坛暨2025国际水电发展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成功举办。水风光储融合协同发展与绿证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场焦点,两大主题分别从供给侧与消费侧发力,勾勒出能源绿色转型从“发得出”到“用得上”的完整闭环。

融合互补:水风光一体化开发

  当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迈入新阶段。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知识、政策与金融中心执行主任乌特·科利尔指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达582吉瓦,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电。其中,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量方面贡献最为显著,已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

  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占比持续提升,电力系统对灵活调节资源的需求日益凸显,水电作为稳定电源的独特价值正重新获得重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表示:“水电是开发历史最悠久、技术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形式之一,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清洁绿色电能,也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容量支撑和灵活调节作用,促进和带动了风光等新能源的大规模高质量发展。”

  水风光一体化开发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创新方向。该模式通过资源互补、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展现出显著优势。当前,依托梯级水电、水电扩机和抽水蓄能的调节能力推进流域一体化开发,已成为继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后,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路径。

  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储能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协鑫集团副董事长费智强调,储能能够在平滑风光波动的同时,有效协同水电调峰。加强储能建设,推进储能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可更好地促进新能源的消纳。

绿证突破:推动能源消费侧转型

  随着清洁能源规模不断扩大,如何通过市场机制体现其环境价值成为关键议题。

  中国绿证制度作为国家能源转型的关键市场化工具,是推动能源消费侧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其具有权威性、唯一性、通用性特点,是可再生能源电力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

  市场的活力印证了绿证的生命力。论坛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1到8月,全国交易绿证4.64亿个,同比增长1.2倍。

  在应用层面,绿证已成为衡量绿色消费的“硬通货”,从支撑杭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的100%绿电供应,到被纳入企业ESG报告、能耗双控核算,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关于完善方向,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易跃春指出:“要坚持标准先行。我们正在推动绿证和绿色电力消费标准体系的建立,相关体系建立后,才能提升民间绿证消费积极性,让绿证‘两条腿走路’。”

  目前,中国绿证已获得RE100全面认可,与国际主流凭证具有同等地位,正助力苹果等跨国企业及国内多晶硅、电解铝等领域龙头企业提升绿色竞争力。

协同共进:勾勒能源转型清晰路径

  水风光一体化与储能的协同发展正有力推动我国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技术集成与系统优化,水风光储融合有效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能力,确保了绿色电力的稳定、可靠供应,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绿证交易为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提供了市场化兑现通道,创造了“优质优价”的绿色电力消费环境,有效引导更多资本投向可再生能源领域,形成需求拉动供给的良性发展格局。

  在能源转型的征程中,水风光储融合筑牢了系统运行的物理根基,绿证制度则激活了绿色发展的市场引擎。中国正在探索的这条协同推进技术融合与机制创新的能源转型路径,不仅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富有实践意义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杨娜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