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董林杨 本报记者 仇兆燕
消费市场的回暖,是经济脉动最直观的体现。当前,提振消费并非简单鼓励人们“打开钱包”,更重要的是满足消费者更深层次的消费需求。
记者调研采访发现,服务消费这一“风向标”,正成为撬动整体消费增长的关键支点。
“既能赏湖景,又能品咖啡”。大年初一,民宿老板邢海龙在玉溪市小湾村附近新开的阑珊咖啡馆正式开业。新店投入运营以来,已基本能收回成本。
在南京蔚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蓝科技”)的展厅内,外表可爱、机智伶俐的机器狗正与工作人员进行互动。“从总体数据来说,今年(销量)同期增长超过50%。”9月26日,蔚蓝科技财务总监孙李恔告诉记者,在产品优化、消费补贴等多重因素叠加下,蔚蓝科技机器狗销量不断攀升。
商户各显神通,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场景营造,精准对接消费新需求。无不印证服务消费、体验消费正在崛起,成为消费升级的新引擎。
把握住“风向标”,提振消费才能更加精准有力。2024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今年9月,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工具更加精准滴灌,向文旅、餐饮、康养、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领域倾斜。这不仅能直接降低消费者的体验成本,还能向社会传递出清晰的信号,引导市场资源向服务消费领域集聚。
提振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各方力量紧密联动、同向发力。
政府部门精心策划的消费促进季、购物节轮番登场,通过消费券、补贴等形式,让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为服务新模式、新业态,金融机构扩额度、降利率,为服务供给侧的创新注入活力。事实上,蔚蓝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建设银行的金融助力。自2023年起,建设银行为蔚蓝科技提供1000万元信用贷款,助力其产品迭代升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32.39万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1-8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当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市场主体形成合力,共同在服务消费的沃土上精耕细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让消费这驾“马车”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