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一串雨花石手链串起1937历史记忆

时间:2025年10月27日 07:58

馆校协同“思政课”:原创话剧《生命》在南航启动排演

一串雨花石手链串起1937历史记忆

十月二十六日,“思政课”——话剧《生命》排演启动仪式在南航举行。图为沉浸式音诗画《生命的回响》。 通讯员 李雪琦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

黑暗的舞台上,一束追光落下,年迈的望华摩挲着那串斑驳的雨花石手链,思绪飘回1937年南京那个寒冷的冬天,那时她才6岁。她的耳边依稀响起哥哥望中临别时的话语:“听见枪声别发抖,躲在桌子底下千万不要出声,你就当我们在玩捉迷藏。我数1、2、3……数到80,就来找你。”这个充满童真却承载血泪的约定,在88年后的今天,以独特的方式获得了回响。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0月26日下午,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打造的“思政课”——原创话剧《生命》排演启动仪式,在南航(明故宫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随着南航学子登台演绎先导片《生命的回响》,望华的生命故事深深牵动了在场每个人的心。

该话剧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为背景,通过细腻动人的艺术表达,展现绝境中的人性光辉。剧中,妈妈留下的雨花石手链成为贯穿全剧的重要意象——妈妈不幸被害,手链被日军抢走,哥哥望中为夺回这唯一的念想奋不顾身,最终献出生命。在国际友人拉贝、赵亮叔叔等人的帮助下,这条承载着家族记忆的手链最终回到妹妹望华手中。剧中“数到80,我就来找你”的动人约定,恰与抗战胜利80周年的时代背景深情呼应。

南航艺术学院教师、话剧《生命》导演孟倩倩在介绍创作初心时说,1937年的南京,是镌刻在民族记忆里永不褪色的一页。每当她走进纪念馆、翻阅史料时,那些平凡生命在至暗时刻里的坚守与抗争,总会一次次叩击心底。“少年护妹时的奋不顾身,民众相扶的微光暖意,国际友人挺身而出的大义担当……正是在他们的托举下,望华才拥有了‘活’的力量,她是众多幸存者的缩影。”正是这份触动,让她迫切地想把这些“活着的力量”搬上舞台,不为重述苦难,只为让观众透过角色的悲欢,触摸到“生命”真正的重量与温度。

孟倩倩特别提到,该剧是由馆校双方紧密协作创作出来的。纪念馆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与专业指导,确保每个角色、每段情节都扎根真实历史。令她感动的是,演职人员招募一经发布,就有200余名南航学子积极报名,“让我看到了青年一代对历史的敬畏、对和平的珍视,这正是我们守护历史记忆的底气。”

老年望华的饰演者、南航2025级学生刘欣玥在先导片演出结束后,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当聚光灯亮起,我仿佛真正回到了1937年的冬天。剧中的哥哥、拉贝先生等,在那一刻不仅仅是某个具体人物,更代表了千千万万个守望相助的同胞。”刘欣玥说,从历史课本到舞台表演的转变,让她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剧中有一句台词‘仿佛千千万万个中国人都在说别忘记’,演完这部剧,我一定会把‘别忘记’这3个字永远记在心里,把这段历史化为前行的力量。”

话剧《生命》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次与高校共同原创的作品。排演启动后,该剧将进入为期两个月的紧张排练阶段,预计年内正式与观众见面。

“先导片《生命的回响》是对该剧剧情的浓缩展示,除了个别角色外,主要人物均已亮相,完整版将呈现更加震撼的舞台效果。”孟倩倩表示,期望这场以艺术为载体的“思政课”,能以沉浸式、情景式的教学创新,引导青年学子在演绎中感悟历史、在体验中坚定信念,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底扎根、发芽。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